中国奥林匹亚科学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wrq 研究方向: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污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水土生态环境修复。 Email: cylfine@163.com

博文

孙中才:经济学的科学进化—— 第一章 近代科学的启示和武装

已有 2437 次阅读 2019-8-20 08:29 |个人分类:科学观察|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经济学的科学进化

孙中才[1]

 

 

第一章 近代科学的启示和武装

 

经济学,是当今世界社会研究领域里唯一具有了科学范式的学科,是现代的常规科学学科之一。[1]现代经济体的结构和运动是它的研究对象,现代科学是它的基本支撑。

现代经济学本身是现代科学的拓展和延伸,它的发展过程,是由近代以来科学所给予的启示和武装直接决定的。

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宇宙的规律,获取真理,增长知识,以便促使人类获得更大的生存技能和自由。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经济世界里的规律。[2]

 

§1.1 近代科学的兴起

 

§1.1.1 古人的两大猜想

 

1.1.1.1)世界分为两个层次,外层的是事实,里层的是真实。

古人有两个很伟大的猜想,第一个是:世界分为两个层次,外层的是事实,里层的是真实。真实通过规律支配外层,因此,真实和规律可以看作是同处一个层次,这就是里层。外层是人看得见的,里层是人看不见的,但是通过有效的想象可以认识它们。[3]见图1。

 

1.1.1.2)古人的另一个伟大的猜想是:真实和规律存在于精细之中,不断地进行有效的分析,就可能发现和认识规律和真实。[4]

这两个猜想,直到今天,对科学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其中,第一个猜想,规律和真实隐藏于事实背后,人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想出来的一个办法才能发现它们。这已经被近代以来的科学所证明,的确如此。第二个猜想,在具体的思路上,更是导致现代科学在不断进步。通过不断分析,就可能发现和认识新的规律和真实。原子、电子和基本粒子,分子式、结构式,还有DNA,都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或引导下,才被发现并得到认识的。经济学的科学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经济总量模型到边际分析;从一般均衡到增长状态探索,都无不是这个理念的具体体现。[5]














 


图1 古人对世界事物层次的猜想

 

§1.1.2 公理化方法与古代科学几何学

  

事实表明,科学,古已有之,但是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通常隶属于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被称为“自然哲学”。[6]其中独立性较强的几何学,继承和发扬了哲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成就了自己一部伟大的古代科学著作----《几何原本》。[6]97-98

 

1.1.2.1)公理化方法。古代哲学家在研究的实践中确立了这种一般方法,是对思想表达所规定的程序。具体地,公理化方法,就是要严格遵守这样的过程,即:定义(definitions)--公理(axioms)--引理(lemma)--命题(propositions)--证明(proof)。[7]

直观地看,公理化方法就是从少量的公理出发,通过连续的演绎和归纳,得出一个远比前提条件要丰富得多的知识体系。

 

1.1.2.2)古代科学几何学。哲学方法----公理化方法在古代的的成功运用,首推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它是古代最完美地运用公理化方法的典范。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是近代以前,古代研究结果中,唯一最完整的科学著作,也是流传至今,对近现代科学仍然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伟大思想积成。[7]10-11它是一部杰作。五条公理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把对三角形里的角和线的观察纳入其中,经过演绎、归纳,便得出了一系列比例和对应关系。在公理的保证下,这些比例和对应,步步联系,环环紧扣,构成了一个逻辑上连续严密的知识体系。自然,其中的知识总量远超过前提条件所涵盖的内容;规律的结构与传递关系,也远超过人们凭借直观所能察觉和判断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8]公理化方法,给几何研究建立了一个最简洁的数理分析结构,形成了一整套内部严谨完备的语言法则,给逻辑进程的形式化表达提供了一个杰出而完美的样板。

事实表明,古代的两大猜想是完全正确的,它们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至今没有其他思想可以替代。公理化方法依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辉。古代的这部杰作----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一直是全世界今天初等数学的教材。在近代科学的初创时期,公理化方法直接引导加利略得出了“理想实验”这个科学的假设;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直接引导了牛顿的思想表达,导致他坚持了科学的思维,得出了物理学的三大定律和后来的万有引力定律。[9]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能够明显地看出,《几何原本》是以直接观察为基础的,是从直觉观念出发的,与近代以来以理想实验观念为出发点的科学有很大不同。

 

§1.1.3 近代科学观念的诞生

 

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首先毁灭了直觉观念,并以理想实验的观念予以代替,把对宇宙规律的探索首先从想象入手的做法固定下来,从而让公理化方法具体地化作了对理想的实验性证明。伽利略在理想实验观念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门知识,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知识,把一种全新地继承和发扬了公理化方法的思想和方法,留给了近代科学。[6]97后人看到,做数学家,伽利略并未发现什么重要定理;作为物理学家,也没留下什么可以以其姓氏命名的定律或定则。但是,他开创的理想实验观念,和他倡导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无疑地成了而后一切科学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10]

 

 

§1.1.4 牛顿的《原理》创立了近代科学

 

1687年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rincipa)。这是1689年就已经基本完成的研究,但直到这时才敢于发表。思想之新,方法之新,精神之新,令人感到神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被简称为《原理》,被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人类明白自然和自然规律的开端。

波普尔写到:

The nature and its law behind the night

God said:let Newton come

All is in light

翻译过来是:

“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隐藏在黑夜里头,

上帝说,让牛顿来吧,

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晰、剔透。”[11]

在《原理》中,牛顿主要阐述了自然界存着3个定律,其中,第三定律对后来的科学启发性最大。这个定律写作:

由这个公式留下的启示主要在于以下四点:

1、宇宙确实有规律存在;

2、规律是看不见的,要靠想象先把它想出来,然后再去证明它;

3、公理化方法是想象唯一可靠的方法;

4、想象的最高形式是数学描述。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很精确,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因为牛顿把握了这种语言,所以读懂了这本书。[12]牛顿之后,数学,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其功能,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被人们更加重视,与此同时,人们把握其功能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阅读大自然这本书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

牛顿的成功、近代科学诞生以后,极大地激发和促动了全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人们依据世界运动的主要形式,把探索的对象划分为三大领域:自然界、社会界和精神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分门别类的钻研。在这三大领域,都自然地继承了伽利略的观念和倡导,而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更自然地直接遵循了牛顿做法,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具体地化作了“数理--实验”研究,即从数理分析开始,得出测度计量,最后,再以实际验证结果给予归纳和总结。显然,伽利略所倡导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数学的地位更加巩固和更加重要了。

 

§1.2 近代科学经济学的诞生

 

§1.2.1 古代经济学梗概

 

历史事实表明,不严格地讲,经济学早在很久以前的人类社会古代就已经诞生了。一些经济思想,应该与人类生产分工固定化成熟、社会出现贸易活动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例如,中国春秋时代的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和战国时代的李悝(前455年—前395年),便已经成为后来历史学家公认的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而与李悝同期的古希腊的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公元前355),主要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庄园的经验,写成了《Oikonomikos》一书,并流传下来,被我们译为中文叫《经济论》。“经济(Oikonomikos)”从此成了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专有名词。[13]

色诺芬《经济论》诞生的年代,与天文学和《几何原本》诞生的时间很接近。

    研究结果表明,像其他一些古代的学术活动一样,古代经济学的概念还只能建立在个别经验的基础上,虽然涉及到了效率这个近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但将其隐蔽于管理之中,独立性不够;考虑到了经济活动中的结构问题,但只把对它判断和考察停留在事实层面的比较上,深入性不足。

 

§1.2.2 亚当.斯密的重大发现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版了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即《国富论》)。它完全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鼓舞和直接促动下完成的,毁灭了直觉观念,提出了“自由市场自行调节”的假说;并运用公理化方法证明之。证明的焦点是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其结果,被后人称之为,牛顿于100年前在天发现的规律,100年后被亚当.斯密在人世间发现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经济学从此与近代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自由市场自行调节”成为近代经济学发现的第一个定律,也是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发现的第一个科学定律。现在,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被称为经济学的最初范式。[14]

参考文献

[1] W.E. Diewert. .A Brief Survey of Duality Theory, Discussion Paper, No.86-13, April 1986,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V6T 1Y2.

[2] Samuelson,P.. Economics[M], New York: McGraw-Hill,1957,pp.152-157.

[3] [英]J×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第321-323页,科学出版社,1981。

[4] [美]E×小戴维德,美国工业研究:一次新组合的挑战, 载于:[美]D.J.凯福尔斯 J.L.斯托尔乔 等著 范岱年 孟长麟 等译《美国科学家论近代科技—[美]《科学》杂志创刊百周年纪念专刊选译》,第189页,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5] 何祚庥,展望21世纪的科学技术,《民主》,1998(4)第26-27页。

[6] 杨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在香港大学的演讲”,杨振宁文录[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94-106。

[7] 丁石孙,谈谈数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载于:孙小礼 楼格主编,《人·自然·社会》,第8-1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 [美]阿什比,科学发达时期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6-28。

[9] 孙中才.科学与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52。

[10][德]Arnold,A.,Problem[A], 李刚译,孙仁生校,《哲学和自然科学词典》,pp.750-751。载于:孙小礼 韩增禄 傅杰青 主编.科学方法(上册)(中译本)[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472-473。

[11][英]C.波普尔著 傅季重等人译.猜想与反驳:知识的增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6。

[12][美]T.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2-84。

[13]陈道(主编).经济大辞典(M).农业经济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农业出版社,上海:1983。

[14] 孙小礼 张祖贵 主编.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3:17-19。



[1]作者简介:孙中才(1950-),男,辽宁辽阳人,经济学博士。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德国Bonn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美国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从事农业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系统分析研究。E-mail: sunzhc50321@163.com


 

经济学的科学进化(讲座稿)(1)第一章.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2795-1194359.html

上一篇:孙中才:经济学的深入与拓展
下一篇:孙中才:经济学的科学进化—— 第二章 经济学理论探索的进展
收藏 IP: 122.96.1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