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这形式逻辑学功底不足以教好语文
热度 1 黄荣彬 2019-9-6 19:56
这形式逻辑学功底不足以教好语文 下图据说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内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一个省略了大前提的性质命题三段论推理,教科书把它按照下列复原,补充了大前提,并且经过了一步有效的换质推理: 大前提: (所有的)圣贤(M) 都是 不会犯错误的人(P);用(MAP ...
397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国内高校普通逻辑学教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黄荣彬 2019-9-5 09:01
国内高校普通逻辑学教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源于古希腊圣贤亚里士多德的普通形式逻辑学,虽然于明末就引入中国,可是,由于中国的文化缺乏逻辑学的传统,至今在中国学界普及甚微,国内学界基本上不重视,也极少应用。尽管如此,高校出版的普通逻辑学教材却不少。并非逻辑学专业的本文作者,经历了几十年的化学科学研究之后,意 ...
40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闯入逻辑学界的“不速之客”
黄荣彬 2019-9-4 16:23
闯入逻辑界的“不速之客” ---摘自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郭桥教授论文 郭桥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中国逻辑教育.pdf (2) 闯入逻辑学界的“不速之客”。黄荣彬是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逻辑学原本不属于他的研究领域,可是近年来,他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反复宣讲学习传统逻辑的重要性。根据从事科学研究、科学普 ...
22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消除自身关系
热度 1 黄荣彬 2019-9-4 11:03
从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消除自身关系 几乎每一本逻辑学教科书在概念这一章中都对事物属性下定义。属性划分为性质属性和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陈述,金岳霖的教科书这样陈述:“一个个别事物,除了有许多性质以外,还与另一些事物有一定的关系” ,(逻辑学缺少一个正语词指称这类关系)。郭桥的《大学逻辑教程 ...
358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数学和逻辑学同为科学的工具,缺一不可
热度 2 黄荣彬 2019-9-4 10:39
数学和逻辑学同为科学的工具,缺一不可 科学认识论具有三个核心特征:真理性、系统性和精确性 ,其中的精确性就是能够记录真实数据、找出定量规律。由此可见,科学是定量的学科。众所周知,数学提供了数的计算的知识,因此,数学是科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由此观念教育体制确定,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学生需要花很长 ...
5753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此逻辑非彼逻辑
黄荣彬 2019-9-4 10:27
此逻辑非彼逻辑 仅以下列示意图辅以少量文字说明本命题。 所有的命题和推理都可形式化,故不存在非形式逻辑,上图的上半部分的二分并不对,应该改为下半部分表示。所有的形式逻辑(即逻辑)都遵守思维形式规律。逻辑就是思维形式规律,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规律的知识体系。所谓的“非形式逻 ...
36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此理非彼理
黄荣彬 2019-9-2 09:07
此理非彼理 仅以下列示意图片说明本命题:
24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外延认识逻辑及逻辑学
热度 1 黄荣彬 2019-7-15 11:31
从外延认识逻辑及逻辑学 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内涵由定义来明确,外延用划分来明确,可用欧拉图形式化地表示。定义和划分都是思维方法,各有规则。划分是在对概念的限制基础上进行,限制与修饰不同,前者增加内涵缩小外延,后者则不然。 在语言上,前者表达为限制性定语,后者为修饰性定语。 ...
953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一篇关于类比推理教学文稿的审稿意见
热度 1 黄荣彬 2019-4-16 21:16
今天评审一篇关于类比推理的化学教学文稿,写下了如下审稿意见: 文稿所说的类比,我们理解为类比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命题(前提命题)推出新命题(结论命题)的逻辑思维基本形式。 推理的类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划分: 1、按照前提命题对结论命题的支持度是否100%,或者前提命题对结论命题之间是否具有蕴 ...
3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到中学母校做了一场图示思维形式规律的讲座
热度 3 黄荣彬 2019-4-4 11:24
到中学母校做了一场图示思维形式规律的讲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M4NDUxOQ==mid=2651155433idx=1sn=2cbe783337268fedbc0393188d058fbbchksm=80045c81b773d597542bbe23670699db84f0b1967d9da2d3714bb9971b41fb5e1bca714e7207mpshare=1 ...
352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21 0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