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m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mh

博文

在院士评选过程中可否公开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理由

已有 4539 次阅读 2011-12-10 17: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候选人

     饱含争议的院士评选终于尘埃落定,经过重重筛选,新院士们终于诞生,对此表示祝贺。但此次院士评选,似乎充满诸多不可思议(不了解其他领域,所以只限定于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先是呼声很高的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老师未进入第二轮,接着是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施一公老师未能入选(普遍认为是由于他们2010年联名在science上发表的那篇评论惹怒了一些人)……小博只是在学研究生,资质尚浅,本不该对此品头论足(实际上不是品头论足,只是作为生命科学的一员,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也算是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建言”)。饶毅老师一直对国内的可以发展十分关注,因此敢于直言科研体制的弊端,作为中国文化和科研体制的“受害者”,饶老师多次写博客呼吁改革,当然也遭到一些人的驳斥。

     对于院士评选,我不觉得美国的评选机制也就适合我们,如果我们的院士评选也是秘密进行,恐怕更难做到公正和公平。相反,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借鉴每年评选“感到中国人物奖”的方式(这个奖项的评选个人认为很少存在争议),在以后的院士评选过程中,评选委员也可以给我们的每一个候选人写推选词(理由)。使我们的院士评选更加公开透明,让全国略懂科研的人都能够看懂,我们评选的每一届院士们为什么值得国家授予其如此高的荣誉称号,享受如此好的各种待遇。我想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能被评为“院士”,一定能够给予大家一个信服的理由,否则,这也是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不负责任。怎样才能让大家信服呢?我认为,每一届的评选委员会应该将每一个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公布出来,以及对其重要性作出评论。比如***候选人在哪年第一个(最好是全世界第一个)发现了X基因参与了什么生理调控,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候选人发明了Y,对现在产生了什么影响……。就像鲁白老师对饶毅老师的介绍那样,让读了的人都知道了饶毅老师的学术成就,就避免了很多人认为的饶毅老师回国后就没有什么重要研究发现的误解。也应该有他们发表的论文,当然,论文发表的期刊档次和论文数量的多少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因为一个科学家发表了2篇《Nature》就能评选院士。因为好的工作也不一定都发表在CNS上。我想这样的方式,即使以我在大学学的那点化学知识,应该也能看懂化学领域院士候选人的学术成就。这样就比少数一些内行的人发表评论(怀疑)而评审委员会作解释的好的多,其他人也可以很清楚地明白哪些人可以评院士,哪些人尚需要努力。

     对于饶毅老师和施一公老师的落选,我身边的师兄姐们也表示不理解(也包括我吧)。但是另一方面,他们都觉得,这就是中国的现状,饶等人既然已经回来,就应该去适应,而不是批评。对此,我却不持相同观点,正因为我们的现状如此,才需要有人去呐喊,去呼吁,特别是像饶老师和施老师这样的人。可惜的是,我们的大学生在校园里都学会了默默的适应。我觉得这是我们大学所缺失的重要一环,对我们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我,或许发表这样的博文并不合适。也希望我的“老板”不要看到这篇博文,虽然他于这些事毫无关系,也没有听到过他做任何评论,但是他会知道这个下午我没有做实验和看文献,而是在做无关的东西。



2011年院士增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21771-517031.html

上一篇:显微镜下的有趣世界
收藏 IP: 202.127.20.*| 热度|

3 王涛 lftkf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