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ge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NAgene 我的博客都是随兴而发,随便写点感想。随便收录、修改完善。写不写我的名字怎么写,都没关系。如果改了,还写我的名字,请通知我一下。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02.120.224.*   [90]王林波   2015-10-24 17:02
牛老师,着丝粒附近的重组率较低,DSB发生率也较低,那么着丝粒附近的基因内含子丢失几率是否也低于染色体臂短的基因呢?
我的回复(2015-10-24 23:47):从理论上讲,我们确实应该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但是,内含子丢失个数往往太少,分到每一个染色体臂上的个数很有限,这种统计在大多数物种中无法进行。
不过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关注着。如果将来有什么物种发现的内含子丢失数量很大,并且染色体组装完备,就可以做一下。
IP: 111.85.192.*   [89]han1936   2015-9-10 10:42
我也不关心此人,只是好奇科学网居然好多人迷他,觉得为中国人启蒙。这条新闻我也是刚刚百度的。他就是一个耍嘴皮的逗乐而已。
IP: 111.85.192.*   [88]han1936   2015-9-10 10:16
 憋了半年多的罗振宇终于趁着今日头条的活动出来露面了。不过这一次的背景相当微妙,他创办的粉丝社群——罗辑思维因为过度营销和商业化,正在面临着一场空前的质疑,从会员招募、到产品品质、各种线下“高逼格”活动,甚至创办初衷都招致批评。

  罗振宇今日并没有回避,甚至声称:我们不是什么媒体,我就是一个买卖人。这个买卖人似乎取得了不错战绩,在去年共卖出了75吨大米,2000多个跳蛋,“如果到年底不出重大意外的话,我们大概在卖书方面达到1.5亿到2亿的营业额。
我的回复(2015-9-10 10:22):我没注意到这个新闻。
我其实只是爱听他讲的东西,对他公司的发展不太关心。
IP: 111.85.197.*   [87]han1936   2015-9-10 07:47
逻辑讲得好,还有名气,中国不可能容忍。
我的回复(2015-9-10 08:05):罗辑思维还是很小心谨慎的。感觉他们比我写博客还谨慎。当然影响大了,再谨慎有些人也害怕。
IP: 117.146.17.*   [86]冯兆东   2015-6-10 15:54
如果您不介意,您能分享一下我的博文:《正视西方--与--崇洋媚外》吗?
我的回复(2015-6-10 16:23):好
IP: 159.226.89.*   [85]张茜茜   2015-6-1 11:31
老师,我是中科院植物发育的研三在读硕士,年底毕业,想博士转生物信息学,偏疾病研究方向。本身对于计算机编程也挺感兴趣,大学学过C语言,现在也在自学python。但是这样的跨专业,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报考?另一方面,我可以做哪些准备来进入这个专业领域了?
我的回复(2015-6-1 14:31):转专业读博士,不是不可以读,只是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不一定能保证三年毕业。如果想报考我这里,也没什么专门准备的。程序设计越熟练越好,生物学各学科(动物植物微生物、生化分子细胞遗传进化生态)的基础知识越扎实越好。今年开始实行审核录取。从申请人中根据硬指标(各种分数、论文数量质量等)和自述审核淘汰一部分,少量参加面试。我这里名额比较紧张,不够一个导师一个名额,按报考学生的成绩排序决定哪个导师有名额(2015年比例约为70%)。如果报考我这里,建议你同时准备其他几个单位。
IP: 210.73.13.*   [84]牛凤岐   2015-4-15 22:13
我是河北定兴人,小学至初中在本县,高中被保送到咱省最高学府——河北北京中学,大学在中国科大(北京)。我是科大第四届毕业生,专业是高分子物理,因特别需要被分配至中科院声学所,1980年之前搞水声、海军装备,此后至今搞医学超声,现仍在第一线工作,每周上六天班。办公室电话:82547731。
我的回复(2015-4-15 22:31):姓牛的人少,每次见到同姓,都有亲切感。看了您在科学网的博文和评论,很敬佩您。
IP: 210.73.13.*   [83]牛凤岐   2015-4-15 20:13
登科老师:你好!你是河北人吗?如是,具体是何地方?咱们没准儿是同乡。本家是肯定的,姓牛的极少是少数民族改汉姓的。
我的回复(2015-4-15 21:28):是的,我是河北饶阳人。您呢?
IP: 124.166.242.*   [82]qd266032   2015-3-13 10:19
尊敬的牛老师您好,我的《生命生长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一书的书稿放在我的博客上,恳请您在百忙之中关注一些,并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谢谢。http://qd266032.blog.163.com/
我的回复(2015-3-13 12:32):好。谢谢。
IP: 202.204.223.*   [81]王林波   2015-2-4 22:41
排险者指指真理祭坛下的科学家们说:“最后,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和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基本价值观。”-《爱因斯坦赤道》
我的回复(2015-2-5 10:15):谢谢。
IP: 219.142.90.*   [80]zyjippc   2015-1-14 11:21
牛老师:
最近我的一个博士生想就内含子进化方面的问题请教你,他可否可以给你打电话,谢谢。
植保所张永军
我的回复(2015-1-14 11:51):好。没问题。先打电话到我办公室58802064吧。在这里不方便公开我的手机号码。
IP: 114.245.129.*   [79]wusongyi   2015-1-10 20:07
也许未来人类会因为破坏环境而灭绝了自己,而我的文章能够阻止,为了拯救世界,我呼吁人类抓紧时间研究我在文章中所说的“长期内的k”的问题,如果证明我的猜想,人类要赶紧树立新的观念,建立新的世界。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47ff320102v2gd.html 希望给些点评。
我的回复(2015-1-10 22:24):谢谢。我读完了您的论文。
IP: 120.198.202.*   [78]qq3552805qqcom   2014-12-3 14:44
前面说的天才基因是否有?爱因斯坦,牛顿…有很多科学家都有,我说的天才特点。天才基因昰是否成立?
我的回复(2014-12-3 15:38):爱因斯坦、牛顿是否有天才基因是一个远远没有解决的问题。目前有的,只是毫无生物学依据的猜测。这方面我也不懂,只是根据常识回答你。如果需要深究,请用web of Science检索英文专业学术文献。
IP: 14.17.11.*   [77]qq3552805qqcom   2014-12-3 00:53
为什么没有进化波?存在在于有意义,没有实施过,不代表没有
我的回复(2014-12-3 08:04):太多的,我就不懂了。
IP: 14.17.11.*   [76]qq3552805qqcom   2014-12-2 19:18
那为什么生物会进化?是不是生物本身存在电波而促进进化?如果是的,细胞也会有电波?物质间是否在存在进化波动?
我的回复(2014-12-2 20:07):进化不是生物的本领。而是对生物历史的描述。是生物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差别,资源有限,优胜劣汰就不可避免。
电波是很复杂的生物神经系统出现的东西。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不是所有生物进化所必需的。
IP: 119.133.216.*   [75]qq3552805qqcom   2014-12-1 15:24
想问一下基因进化是否由电波改变而进化?
我的回复(2014-12-1 20:33):电波改变如果能够改变DNA的化学结构(也就是引起突变),那基因就有可能被电波改变。我不熟悉你说的电波是什么概念。
对各种辐射,强的(如各种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肯定会引起突变。但弱的辐射,如红外线,对DNA基本上没影响。
IP: 119.133.216.*   [74]qq3552805qqcom   2014-12-1 15:19
很简单人肉收索,特别那些天才
IP: 119.133.216.*   [73]qq3552805qqcom   2014-11-30 17:20
路过!!我发现天才基因不知道是否正确?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怎么弄不明白基因,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是男,请伸出左手,手掌纹路成川为天才,天赋方面看发展
实践基因智慧线高,感情线低的"人".运动基因智慧线低,感情线高的“入”
我的回复(2014-11-30 18:10):凭什么这么说?
IP: 14.116.0.*   [72]檀成龙   2014-11-27 22:34
《霾的帮凶:冬半年、冬季降水日数减少致使降水驱霾能力减小》,请关注,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45780.html
IP: 119.180.8.*   [71]赵鹏   2014-11-25 13:02
牛老师好!
我是鲁东大学的赵鹏,请教您一个问题。测序时,有时测序公司说碱基有插入/缺失,比如400个碱基后就是套峰,反向相应位置之后也如此。请问,这个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谢谢!
我的回复(2014-11-25 16:30):抱歉,我不熟悉这个方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6 0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