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d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pding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科学家与科学教育学者共聚一堂,共同促进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3-7-7 12:13
2013 年 7 月 4-6 日,在风景秀丽的香港教育学院(大埔墟校区)举行了东亚科学教育学会( East-Asian Association for ScienceEducation, 简称 EASE )第三届年会。本次大会主题是“为科学家和科学教育学家搭建交流的国际平台(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Exchange ...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43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正式颁布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热度 3 2013-6-23 23:02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今年 4 月正式公布了。这是自 1996 年以来美国颁布的第二个中小学科学教育标准。此标准是在美国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以及一家叫做 Achieve 的独立的、非营利的教育改革机构共同完成的。该标准可在以下网站 ...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136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初中科学教育分科与合科课程的选择:我国科学界的意见及其启示
热度 7 2013-6-8 11:42
我国初中的科学教育,长期以来都实行分科教学,即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即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是分学科开设的。师范院校也分科培养这些学科的教师。不但解放后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是如此,即使在 1949 年之前也大多数时候是如此。造成这种状况,一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对科学的观念一向持“科学,即分科之学”的看法, ...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9767 次阅读|33 个评论 热度 7
请科学家们来讨论:初中科学教育是分科教学好还是合科教学好?
热度 21 2013-2-24 21:48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两种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一是传统的分科科学课程,即物理、化学、生物和地学各个学科的科学课程标准;另一种是合科科学课程标准,即物理、化学、生物和地学等课程整合在一起,开设一门综合性的合科科学课程。两种课程标准由各地区自由选择,但 ...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9504 次阅读|48 个评论 热度 21
我母亲的人生观
热度 4 2013-2-18 23:03
我母亲今年 83 岁了。母亲是个农妇,还是个文盲,谈她的“人生观”似乎有点“小题大做”的味道,她自己固然不会谈什么“人生观”的,而是这次我回故乡陪她老人家过年时发现了她的“人生观”。 自从 10 多年前父亲过世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回故乡陪母亲过年(除了有两年我在国外过年)。母亲年龄大 ...
个人分类: 人事|373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从两所不同类型的学校,看奥地利的基础教育
热度 3 2012-12-6 23:20
从两所不同类型的学校,看奥地利的基础教育
访问奥地利大学期间,经友人介绍,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两所维也纳的中小学。一所学校是市区普通学校,里面的学生据其校长介绍 90% 以上都是移民的子女。似乎是为了证明其言不虚,这位女校长每领着我到一个班,都请上课的老师停下来,让学生一个一个地用英语告诉我自己从哪个国家来,叫什么名字。有来自科索沃的, ...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5594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再谈访问维也纳大学
热度 2 2012-12-6 00:21
再谈访问维也纳大学
维也纳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创办于 1365 年,是德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现有学生 91000 人,教职工 9400 人(其中 6700 人是科学家和学者)。奥地利是一个只有 800 万人口的小国,却拥有这么一所巨型大学。让我惊讶的是,这所大学的校史大体上可以从她的主楼大厅和走廊里看到。从 1 ...
520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也谈“尊重知识”与“尊重人才”
热度 1 2012-12-4 14:59
近期我有幸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与教育科学学院做学术访问。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这所德语国家中建立最早的大学( 1365 年建校),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做到了“尊重知识”与“尊重人才”,这一点从维也纳大学主楼里历届校长的姓名被刻在大厅的墙上,诺贝尔奖得主的肖像挂在大厅的玻璃橱里, ...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309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