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闲说草字头 精选

已有 43223 次阅读 2016-6-4 08:12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化学家, 说文解字, 草字头, 芳香性化合物


闲说草字头

草字头是“草”字的顶上部分,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如今的写法是一横两竖。根据如今的规定,它的笔顺是先写一横,然后写两竖。

现在这样写的草字头是简化字,过去繁体字的草字头的一横是中间断开的,印刷字体是并排的两个十字(计四画)。

1.先说一说“草”字

有人看不起如今的简化字,说过去的繁体字是正体。其实,过去的繁体字也简化而得到的,例如,草字头更早的写法是“艸”。由两个屮组成,所以,查《康熙字典》以及《辞源》等字典、词典时,草字头的部首是六画。

屮,音chè,这是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说它是“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两个屮并在一起,就成了艸。艸是草木的草字原来的写法,也可以说是它的“正体字”。过去有些文人是坚持用艸,不肯用草的,他们认为草是“俗字”。

草,原来是意思 “橡子”(是橡树即栎树、柞树的籽粒),后来人们用“草”假借为“艸”,写作“草木”。但是借出去时间长了,就“不还”了,又新造出一个字(近似把草字的尾巴卷起来),来表示上面所说的“橡子”。橡子的壳可以把白色的织物染成黑色,所以“皂”就引申为黑色,如今还说“不分青红皂白”。这样,草就“一心一意”成了花草树木的草,而原先的那个艸字,却被扔在了一边,除了几位“老古董”之外,没有什么人用这个字了,等于废了。

2. 草字头的字都与草有关

草字头的字,从原则上说,都与草有关。

有的是草的组成部分,例如(莖)就是草梗,花(華)是草的繁殖器官,上古的时候写成華,后来造出来一个花字,而華则表示光彩、繁盛、中華等意思,并把它简化为华。又如芽、英(也是花)、(花骨朵)、(草尖)、等。

有的是草的名称,当然,古人的分类不像如今那样科学,只是指与草类似的植物或像上述植物样子的生物。如芦、苇、芝、茅、蒿、萍、苔、艾、藻、菅、萧、菟、荼、茶、荷、莲等等。这类字最多。

有的则由草而引出的某些性质,如莽、茫、荒、芬、芳、苦(苦本来是植物名称,后因其味苦而强调其味)等等。

总而言之,凡草字头的字,都与草有关。

3. 少数字不是真的草字头

但是,有些字如今看起来像草字头,在《新华字典》中查部首索引也放在“草字头”的部首中,但它们却不是草字头。这些字大概有这样几类:

荣、营、莹、萦、萤等模样,即凡是“草字头”下面连“秃宝盖”的所有字都是因简化而得到的假草字头。例如上面几个字的繁体字分别是榮、營、瑩、縈等,都是上面两个火下面秃宝盖,由于写草体字,上面两个火就“草”成了草字头的模样。

共、恭、巷、黄等字的上方,最初是一个廿,不是草字头。

夢(梦)、薨、蔑、敬、舊(旧)、護(护)、蠖、獲(获)、獾、灌、罐、鹳、權(权)、颧、勸(劝)等字上方也不是真的草字头,它们与芈(前些时候有电视剧很盛行)上面两个角上的部分是一样的,都是“羊头”,都与类似羊角那样的东西有关。

至于,这是節的節化字,竹字头的草书许多都写成草字头。

这些假的草字头的字,并不多,而且很有规律,很容易看出来的

顺便说一下,由于简化字的缘故,也有几个真的草字头却弄得不是草字头了。如,,这是兰花的兰,繁体字是(原义是用草苫上、盖上),繁体字是

4. 一些字有草字头但现在的意思好像与草无关

有些字是草字头,本义应当与草有关,但是在长期的文字演变过程中,它有了别的引申义,其本义却被人渐渐地忘却了。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看到艺字,令人想起来的是艺术、文艺、技艺、工艺等意思。但是,它的本义是种植,一开始写为𡎐,后来写为,园蓺(艺)还有种植的意思,有园蓺引申到技艺、工艺、艺术等,字体也变成了藝。最后,老百姓嫌这个字太繁了,就把藝简化,写成了艺。《诗经·小雅·楚茨》:“我艺黍稷”中的艺就是种植这句话后来也写到了《千字文》里

,现在一般与“如”相同,常常说“如若”,但是,《说文解字》说这个字的原义是“择菜”,上面是艸,下面右表示手,表示用手摘菜。引申为选择,《国语·晋语》中秦穆公对他的两位大夫子明和公孙枝说:“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夫二公子而立之?”这里的若就是选择。不过,人们一般实在极少这样用了。现在的“如”,是假借。还有的意思是“你、你的”,《史记》中记载,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威胁要“烹”了他,刘邦说,我们约为兄弟,吾翁即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说“我爸就是你爸”,碰到这样的刘邦,以流氓对流氓,项羽真是没有办法。这里的若,也是假借,借为“乃、尔”,也就是你。现在人们大多只记得如若,借出去太久了,本义人们已经忘却了。

,现在人们的印象就是“不、不要”,看不出与草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会意字。上面的草字头是艸,底下的“大”原来也是艸,中间的日(太阳)落到草叢中间去了,也就是太阳落山了。“莫”(太阳没了)又引申为无,勿、不等表示否定的意思。后来,莫就专门表示这个引申义了,而在原来的“落日”“天黑了”这个意思上的莫被写成了“”。这个新造的字,下面多加上了一个日,有点重复,但是大家也都接受了。以“莫”为音符,所造出来一些字,都有被盖掉、没掉的意思:(藏地下了),(用巾围上了),(在心里面向往、思念)。

,原义是小草。引申为琐碎的,细小的、繁琐的。例如,苛法(烦琐严厉的法令);苛求(过于严厉、琐碎地要求), 苛刻(过于严厉、刻薄)。

,古人称某种水生植物,像蒲草而较细,也有人说就是藕。但是,这个意义人们已经不用了,人们只把董用作统率(董统)、管理(董成)、守正(董道)、监督之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中赞扬袁绍“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率领大军,扫除凶逆)。屈原《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我将守正道而不犹豫,即便终身处在黑暗之中)。如今还有“董事”一职,“董事会”的组织,说让某人“董其事”,董都是管理、负责、监督的意思。

荐、薦。现在一般认为,荐是薦的简化字,现在是推举、推荐、举荐的意思。古时候,荐和薦是不同的两个字。薦是一种草,据说是能够分辨是非的鹿类神兽廌所吃的草。荐是一种草席,古人席地而坐,荐就是垫在下面的草席。引申为垫在下面,又引申为进献、再引申为推举。由于荐、薦同音,古人多假借,以后很多人就认为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了,最后把薦简化为荐。

,原义是茈草,也就是紫草。后来假借为眇,眇是眼睛小,引申为小、小看。《孟子》:“说大人则藐之”。如今也多用藐视。本来都是用的用眇字的,但是,人们已经习惯用藐来假借。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藐的原义。

这样的字,当然还有不少,如今看这些字,不容易看出它们与草的关系,但是它们的本义都与草有关。

5. 化学家创造的带草字头的字

在近代产生的汉字中,化学家是造字的“大家”。近代大多数的新字是他们造出来的。一方面,他们造了一些新字,另一方面,他们是利用了一些死亡的或接近死亡的汉字,对这些字赋予了新的字音与字义。其中有草字头的化学用字主要有:苯、萘、芘、苄、苊、茚、萜、蒽、菲等(菲字的其他意义也还常用)。

这些字都是拉丁语术语的音译,除了草字头部分的那个字的读音就是拉丁语术语中开头音节的读音。

在这些字中,最早音译的字是。英语为benzene,此字来源于benzoic,又源于法语benjoin,意大利语benzoino,意思是安息香。这是安息香树分泌的树脂,中国古代就从南方或南洋得到。这样,在翻译的时候,由于benzene这个词的来源与植物的分泌物有关,又是从芬芳这个意义上来的,于是就翻译成了带草字头的苯。苯是一个古人不用而接近于废掉了的汉字,化学家利用了起来,读音没有变。

是并在一起的两个苯环,苄基是甲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所取代,剩下的那些带草字头的基团或化合物都带有或并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至少在初始命名的时候是这样),他们都可以看作是苯的衍生物,被称为芳香性化合物(实际上并不一定都有真正悦人的芳香味)。在翻译他们的名称的时候,也就都随着他们的“前辈”——苯,都带上了草字头。

这些字,都是近代才由化学家们新造的或者是“废物利用”翻新的。由于它们的根基,苯,是从与植物有关的词翻译过来的,这些字都带草字头也都可以理解了,对于草字头的字义来说,也还算有个来历。为了翻译这些词,造出来这些字,早期的这些中国化学家真是煞费苦心啊。

然而,先辈化学家的这种苦心,如今人们大都不知道了。我们的化学教科书上不说这种。不单是化学用字、词,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也有这个问题。我们的教科书应当包含一些科学史(包括中国科学史)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讲授,学生自己一看便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如今有些知识却日益被时间所湮没,知道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如果再不努力发掘和记录,恐怕以后“考古”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但是,这些问题目前似乎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982337.html

上一篇:楼下的无花果开花了
下一篇:杂说粽子
收藏 IP: 27.211.10.*| 热度|

34 尤明庆 曾泳春 李程 文克玲 蔡小宁 徐令予 黄世臣 武夷山 庄世宇 邹斌 戎可 徐耀 张启峰 刘光银 汪晓军 吴明火 白图格吉扎布 赵美娣 魏焱明 晏丽红 曹长青 张华容 郭景涛 高程 xlianggg decipherer zjzhaokeqin cloud020 ghzhou5676 xiyouxiyou yangjiaqi dswayb peosim jiar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