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搞好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是发展科学事业的根本 精选

已有 10871 次阅读 2015-1-21 07:3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诺贝尔奖, 奖学金, 课程, 工分

搞好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是发展科学事业的根本

每年秋天,中国科学、教育界,从而也是科学网上最焦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看着人家欧美、日本得到一年年的各项诺贝尔奖,而没有中国人的份。这件事确实是令人心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的科学没有达到世界的顶尖水平。我国还远远不是世界科学发展的强国。即使在将来的哪一年在哪一个学科拿到了一个奖项,我们离开全面跻身各学科的世界领先还差得很远。虽然如今我们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已经不少,但是大量的是较低水平的工作,能够算上中等水平的工作已经是不错的了。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我们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这是事实,然而,我们的基础实在太差。三十多年前,谁要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还是一件稀罕的事情。那时候,国内的学术刊物也很少,算是发展较好的化学口能够算得上真正学术刊物的也不过寥寥几种。我们实在太落后。虽然近三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今随便哪一个博士生在毕业前都会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但是,仍然不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强国。要成为科学的真正强国,恐怕至少还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是一个性急不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中国科学事业的希望在哪里?在中国的一代代博士研究生身上。博士研究生是科学研究人才的基础,是科学家金字塔的基底。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水平与它的博士研究生水平有关。一个科学家的水平高低与他的专业基础是否雄厚高度相关。

本科教育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毕竟是最基础的。对于进行科学研究的人,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同样重要,真正的所谓专业还是在研究生阶段开始的。更何况本科专业的学习基本上是在一级学科之内进行的,而如今的许多专业都跨越了所谓一级学科。

我们说要创新,这是很对的。一个人在本专业做一些与别人不同的工作并不难,但是真正要做出大的理论上的或方法上的创新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在这里,不但要有广阔的基础知识,而且必须对于这些基础的东西有深入的理解。而这种对基础的深入理解,必须在研究生课程的学习阶段得到。主要学科知识的基础必须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奠定,而且最好由高水平老师的讲授。这些基础知识的获得有两个不同:有人讲授至少是指导与只是自己自学的效果不同;在二十多岁的研究生时期学习与工作以后自己再学习效果也不同,前者相当于武术的“童子功”,后者只相当于“半路出家”。因此,可以说,是否有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是影响到若干年以后国家科学研究水平的问题。

我们如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近十多年来,水平反而在下降。

很有意思的是,要求减少对研究生课程要求的,首先是许多研究生导师,然后就是许多研究生自己。

记得在90年代,N大学首先提出,博士研究生不发SCI文章的不能毕业。此政策一出台,N大学的SCI文章立刻排到全国最前面。而其他重点高校也迅速出台类似办法。从那时开始,我国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目突飞猛进。就像90年代各省市领导比拼的是他们治下地区的GDP一样,那时候各高校比拼的是SCI文章的数量。各校都纷纷推出各自促进多发文章的高招,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津贴的工分制和学生奖学金的评比方法。不但博士生而且硕士生也要求发表更多的文章。

在80年代,一般重点高校三年制硕士研究生上课时间是一年半,做论文时间也是一年半,三年制博士生在第一年也进行课程学习。显然,只有用更多的时间做论文才能够做出适合于发表的文章。于是,各高校逐渐把硕士生的上课时间减为一年。减为一年还不算,更为要命的是,实际上教学的质量大为下降。具体地说,就是很多教学只顾到做论文想要的那一点内容,其他的最多的蜻蜓点水,真是要用到我们曾经很熟悉的两句话:“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当导师的让学生一进校就进实验室接触课题,由“师兄们”带着,顺着师兄的方向,看一些文献,继续往下做。学生们也很高兴,早出文章,评奖学金就抢得先机。出了文章,毕业也就有了保障。导师当然更希望多出文章,文章就是工分、就是地位和金钱。这样的好事,师生两利,何乐而不为之。这位导师的研究生这样做了,占了先机。别的导师和他的研究生当然不愿意吃亏,于是也照此办理。这样的结果是,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他的本事就是会做在研究生期间所做的那些事情。若干年之后,当这些学生凭着这些本领都慢慢的升到副教授、教授的时候,整个国家普遍的研究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而这,正是如今的现实。

照着这样的趋势走下去,那个每年令人垂涎三尺的诺贝尔奖,只能是离我们越来越远。

幸亏那么大一个国家,总有一些例外,总还有一些略好一点的导师、略好一点的学生,也还有从海外学到一点东西的人,多少还能够做出几件像样子的工作,在撑着我们的门面。

造成这种情形的最主要的根子之一就在:导师按文章算工分拿津贴,学生按文章拿奖学金。

能不能改变这种情况?我对此表示悲观。

“那你说该怎么办?”过两天再说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861370.html

上一篇:好好活着
下一篇:说“街、巷、弄、里、坊、市、道、路”及其他
收藏 IP: 60.208.152.*| 热度|

28 尤明庆 逄焕东 鲍海飞 许方杰 黄永义 王安良 赵美娣 刘淼 李伟钢 璩存勇 官觊文 于兆龙 于仲波 姬扬 杨洪强 刘光银 赵锐 张坤 chengpm louiexp cly85 bigfish nasagsfc shenlu cjyl braveheartmf qzw sc2000s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