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强烈反对继续制造新的化学汉字

已有 10169 次阅读 2014-6-27 07:39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化学, 汉字, 传统, 元素, 麻烦

强烈反对继续制造新的化学汉字

据科学网新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5日发布试用204条科技新词。这是全国科技名词委新词工作委员会集中审定公布的首批科学技术新词,旨在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关注,对科技名词使用混乱的现象早发现、早规范。

该批科技新词中在热点名词部分,包含了三个新造的化学元素名,它们是:

钅夫 flerovium (化学)

  第114号元素。符号为Fl。英文名flerovium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12年以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的名字命名。中文名“钅夫”(fū)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后,于2013年正式公布。

  钅哥 copernicium (化学)

  第112号元素。符号为Cn。英文名copernicium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10年以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名字命名。中文名“钅哥”(gē)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后,于2011年正式公布。

钅立 livermorium (化学)

第116号元素。符号为Lv。英文名livermorium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12年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名字命名。中文名“钅立”(lì)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后,于2013年正式公布。

我们的化学家,造出来很多化学汉字。其中有些字是有用处的,而且已经用了很多年。这些字所表示的化学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氢、氧等等,这些字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们了。还有一些字,与一般人关系不大,但是,是化学家、冶金学家、地质学家等专业工作者常用或有用的,例如许多过渡金属名称。

另外有一些字,例如那些人造元素,从造出来之后,除了放在元素周期表里面,让中学生去认识一下,让化学专业的大学生知道他们的电子结构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对于这些寿命极短的人造元素,恐怕只有极少数真正的“几个”化学家或物理学家对它们感兴趣。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需要这些元素的汉语名称和汉字。为了这几个人,当然没有必要去造这些汉字。让学生们知道元素周期表,也并不需要在表里写上这些汉字。

我们要这些新造的元素名称,实际上的用处就一个,就是说明我们也有这些元素的汉语译名了,仅仅如此而已。我们过去是为每一个元素造一个汉字的,为了这个传统,我们还要继续造。我们就不能改一改这个现在已经不好传统吗?实在要译名,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表示,而不是造新的汉字。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造词,而不是造字。比如,随便说,我们可以称上面的三个元素为夫素、哥素和立素,或者其他的什么名称。我们需要立一个新的规矩,从某一号元素开始,元素名称是一个词,而不仅仅是一个字

过去,我们造一个汉字,造了也就造了,因为我们都是用手写字,写出个什么都没有关系。不用这些字的时候,铅字库里也可以没有,要用的时候临时刻一个就是了。现在,增加了一个字,字库就要增加。比如,既然国家承认有了这个“钅立”字,全国的公安系统、银行系统、海关系统等的字库统统要更新,不然,有一位先生的公子起了这个名字,就会引起麻烦。

顺便需要说明一点,本文上面的三个汉字“钅夫”、“钅哥”和“钅立”并不是仅仅因为在我机器的字库里找不到汉字而这样写的,而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光明网的官方公告里这样写的,我是从他们那里直接拷贝过来的,连他们也还没有把这个麻烦去掉。

总而言之,制造新名词与制造新汉字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我们的化学家已经制造了许多不必要的汉字,为我们祖国的文化增添了不少麻烦。这些字虽然不是我制造的,但是,作为一个化学工作者,我感到惭愧。我强烈反对继续制造那些新的汉字,它们几乎就是垃圾,除了制造麻烦以外,没有任何用处。

现在我们造了这几个字,实际上,新的不稳定元素还会继续被确定。照着目前的办法,我们还要继续制造新的这样的垃圾汉字,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起来,坚决制止这样的不负责任的不良传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806953.html

上一篇:什么是“朕”
下一篇:说说黄梅天
收藏 IP: 218.56.201.*| 热度|

11 姬扬 王荣林 李伟钢 马红孺 郑永军 文克玲 刘光银 张华容 陈祥龙 JIANHUN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