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闲说《牡丹亭》

已有 6450 次阅读 2014-5-23 07:56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素质, 牡丹亭, 汤显祖, 生旦净末丑, 脚色

老华:嘿!  

老温:你好!天热了啊。

老华:热了!这些天看什么了?

老温:也没有看什么,哦,看牡丹亭了。

老华:那里在演?谁演的?

老温:不是看昆曲,是在家里看剧本,汤显祖的《牡丹亭》,又略微认真地读了读。

老华:哦,我还真没有看过这位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所写的《牡丹亭》剧本,今天没有事情,给我讲讲课?

老温:开玩笑了,那里讲课?我们随便聊聊。

老华:不瞒你说,我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几出昆曲,什么游园、惊梦、拾画、叫画,光知道是杜丽娘做梦与柳梦梅相会,相思而死,以后柳梦梅经过此地,拾到杜丽娘的自画像,与杜丽娘的灵魂幽会,然后开棺,杜丽娘复活,好像跟欧洲的睡美人被王子吻醒差不多。

老温:你真应该去好好看一看剧本,我们称为“明清传奇”的,就是演剧的剧本。当时的戏基本上就是照着这些剧本去演的。所谓昆曲,是指唱戏所用的曲调是昆山腔。至于“昆剧”,则是近几十年才出来的新词,就像“气功”一样,都是1949年以后新造的词汇看这些剧本满有意思的。

老华:我对这些文言文的东西真有点打怵。

老温:没关系。不很深的,而且现在的书还有注解,慢慢看,看看就好了。自己看,可以细细品味。现在不是讲陶冶心情嘛。你刚才说的“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情节确实是《牡丹亭》里面的几出,整个剧本有五十五出。

老华:五十五出!那么多内容!那人物也不少吧?

老温:大小脚色八十八个。

老华:那么多人,那不用说,古人演戏时那戏班子一定很庞大了。

老温:非也!非也!古人可不能够像白先勇版的昆剧那样豪华,整个戏只有八个演员。

老华:八个?八个演员饰八十八个脚色,你没有弄错?

老温:就是八个,古代演戏,就是这样几个演员,生旦净末丑而已。

老华:生旦净末丑不是行当吗?

老温:是行当,也指演这个行当的演员。汤显祖写的这个戏里共用了八个演员,分别是生、旦、末、外、老旦、贴、净和丑。这个戏里共有七个主要脚色,七个演员各演一个。他们是:柳梦梅(生)、杜丽娘(旦)、陈最良(末)、杜父(外)、杜母(老旦)、春香(贴)、石道姑(净)。

老华:等等!慢点儿说。生、旦我知道,是男女主角,在《牡丹亭》中,是柳梦梅和杜丽娘。剩下的你得给我讲一讲,什么是末?

老温:末在传统戏曲中是另一个“生”,次要一点的,一般是中老年的生,在现在的京剧中,末已经归到老生之中。但是过去末在戏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大戏开场,首先上场的一定是末,由他来提纲挈领地介绍全剧的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叫“副末开场”。有时最后一场又有末出来做“总结”。我记得有书上说,他往往就是戏班的头儿。《牡丹亭》第一出就是先由末用唱来介绍全剧内容梗概,然后用四句诗总括全剧内容:“杜丽娘梦写丹青记,陈教授说下梨花枪,柳秀才偷载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状元郎。”

老华:这四句,第一句我知道了,是说杜丽娘梦会柳梦梅,然后画了一幅自画像。第二句我就不知道了。

老温:还是这个“末”,他在剧中演了“陈教授”,这可不是现在的大学教授。他是杜父为杜丽娘请的老师,名叫陈最良,一个糊里糊涂的迂腐老秀才,四十多年里考了十五次也没有中举。杜丽娘“死后”,朝廷命杜父去平定在江淮帮助金兵的贼寇李全,陈最良受托照看杜丽娘的坟墓,柳梦梅救活杜丽娘后,陈以为柳梦梅劫坟,就赴前线告诉杜父,途中又错以为杜母及侍女春香已被李全杀害,他把这两个错误信息告诉了杜父。然后,他又受命到李全处送信,糊里糊涂地劝降了李全和惯使一根梨花枪而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李全老婆。

老华:这就是“陈教授说下梨花枪”?

老温:然也!

老华:“柳秀才偷载回生女”,这个好理解,柳梦梅偷偷地把杜丽娘弄走了。“杜平章刁打状元郎”呢?

老温:杜平章就是杜父,先做南平太守,后来到朝廷升为平章。剧中的脚色由“外”来演饰。

老华:什么是外?

老温:外是传统戏剧中的老年人,往往带白满须,所以称“老外”。

老华:不是外国人?

老温:这是一个戏曲的固有词。我想,最早用“老外”指外国人的,可能表示诙谐,因为当时大家都知道“老外”是指戏台上的白胡须老头儿。后来,人们慢慢的就忘记老外原来的意思了,以为就是指洋人或外行。我们的很多词意的变化都有这样的过程

老华:那现在的戏曲中演老头儿的行当是老生。

老温:对,现在“外”已经归到老生中去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明清传奇中,“男一号”都不是现在戏曲中的老生,而略与现在京剧的小生相当。昆曲中也是如此,都是小嗓子。如《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桃花扇》中的侯方域,《长生殿》中的唐明皇,《荆钗记》的王十朋等等,都是如此。当时,老生的地位较低,到了京剧程长庚时代,才翻了过来。后来京剧中的男一号差不多都是老生了

老华:原来如此,承教了。

老温:那句“杜平章刁打状元郎”是说柳梦梅载着杜丽娘到京城临安参加考试,因边事吃紧推迟发榜,柳梦梅去见“老丈人”却被认为是偷坟贼而吊打。

老华:柳梦梅一定是中了状元,所以才有“杜平章刁打状元郎”的说法。

老温:对了。我看《牡丹亭》,一开始最不喜欢的人物,就是这个杜太守,即后来的杜平章。他见了女儿不认,见了老婆也不认。后来想想,人家就是思想传统一点,保守一点而已,也不算坏。《牡丹亭》这部戏中,还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

老华:扮杜母的无疑就是老旦了。那么那个“贴”呢?

老温:贴也叫“贴旦“,最早,一个戏就一个“旦”,但是后来一个戏中有两个年轻女人脚色,于是在原来一个旦的基础之上再加(贴)一个,称为贴旦,简称为贴。贴就是另一个女角,次一号的。在《牡丹亭》中,贴扮侍女春香。

老华:生、旦、末、外、老旦、贴、净和丑。八个,前六个都已经说了,你再说说后两个。

老温:净就是花脸,现在京剧中把“油彩往脸上画”的,就是净。

老华:为什么称净?

老温:说不清楚。有人说是花脸的脸上太不净,反着说,所以叫净。这也是一个解释,他姑妄说之,我们姑妄听之就是。在《牡丹亭》中,净主要饰那个帮助看坟的紫阳宫道观观主石道姑,她帮助柳梦梅开了棺材,以后就跟随着照顾杜丽娘。

老华:这就是七个主要脚色了。哎,我插一句,你说“脚色”,到底是写脚色还是写角色?是脚下的脚还是头上的角?

老温:在传统的戏曲中是写成“脚色”的,可是到了后来,近现代写“角色”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是不是嫌脚字不雅。其实写什么都一样,约定俗成。读音都一样,与觉悟的觉同音,过去念juo入声,现在念jue阳平。如果念普通话中脚丫子的脚(jiao上声)就不对了。

老华:好,七个主要脚色都说了。八十八个减去七个,那八十一个谁演,都给“丑”演?不可能吧?

老温:当然不可能。八个演员的戏份大致是差不多的,这一点,与今天的戏剧中主角和龙套的戏份相差极大绝然不同。还是拿净来说,石道姑的戏份在戏里并不多,只在第十七出,他一个人表白了少半部《千字文》,是一出重头戏。在这以前,没有他的戏。在这以后虽然他出场的戏有十五出之多,但是每出的戏份都不多。所以,净还承担了其他几个戏份较重的次要人物,如帮着金兵的贼寇李全(1938434547五出),赏识柳梦梅让他当上状元的高官苗舜宾(24415153四出),柳梦梅家的家奴种树的郭驼(1340525354),以及独自有一出戏的金国国主(第15出)和代行阎罗职务把杜丽娘放出地狱的判官(第23出),还有六个近乎龙套的角色。

老华:他一个人演这么多角色!

老温:不光是他,每个人都演好多脚色。像“贴”,演春香的戏份也不是太多,于是还扮演小道姑、通事两个次要角色以及8个近于龙套的角色。“末”除了陈教授以为也兼了次要角色“花神”和8个龙套角色。老旦(杜母)和外(杜父)则分别兼了13个和8个龙套角色。连主角“生”和“旦”都个兼了3个和2个龙套角色。剩下的角色,就由“丑”全部包下来了,计有次要角色柳梦梅的朋友韩秀才、小花郎、李全的太太“梨花枪”、石道姑的侄子癞头鼋以及各式各样的另外20个小角色。

老华:真不容易。弄得不好,岂不混了。

老温:不光是《牡丹亭》一个戏,明清传奇差不多都是每一个演员都要演许多不同的人物。这对于演员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过去一个戏班子,不可能养太多的人,即使是官宦人家,哪里养得起像如今这样的大剧团?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清代以后靠商业演出的戏班,就很少能够演这样的全本大戏。大多是挑出其中的较为精彩的几出,称为折子戏,这样需要的人就少得多。不过,一个演员兼任几个角色的传统,对于今天要能够在市场条件下艰难生存的剧团来说,也是可以借鉴的。

老华:说得不错,不过这也对演员的素质提出高的要求,这需要的是真正的艺术素质啊。

老温:好了,好了!说《牡丹亭》说到今天来了,说够多了,该回家了。

老华:谢谢你的讲课。再见!

老温:开什么玩笑!再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796900.html

上一篇:说“吃”
下一篇:还是要有个详细的规定才好
收藏 IP: 119.162.51.*| 热度|

8 曹聪 李伟钢 尤明庆 杨顺楷 刘光银 徐耀 孙冰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