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疰夏

已有 4303 次阅读 2013-5-10 11:55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六经, 苦夏, 清嘉录, 吴郡岁华纪丽, 疰夏

说疰夏

在博文《听老人说立夏习俗》一文中,我提到了“疰夏”。德山先生建议我说说此词,我回答道:

疰夏”的“疰”字,我尚有没有弄明白之处,就是书上所说的苦字“吴下人语音如‘注’”,怎么查也查不出为什么“苦”能够读成“注”,苏州人读字音一般都是有根据的。所以,现在尚不敢胡说八道。正待请教先生。

德山先生指出:

疰夏乃中医之谓,指的是夏季长期发烧的一种症状,往往伴有食欲不振、消瘦、口渴、多尿。患者多为小儿。许是由排汗机能发生故障所致。”

寒寒豆先生补充道:

“疰夏,我认为是轻微的中暑,还有疰船、疰车(晕船、晕车),都是一种晕乏体虚的现象,过去人力气活干得多营养又缺乏,夏天中暑应多见。中医不太了解原因,都划为一类。
   
有些吴语里,这个疰船、疰车叫醉船、醉车,用字蛮贴切的,可能是本字。苏州话里醉已和疰不同音,但白读层显示应是同音的,醉和水、嘴、穗(稻~头)同属止摄合口字,推导白读是疰。”

   

我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再叙述清楚一点:这里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生理、医学问题,什么是疰夏?原因何在,怎样避免?第二个是语言文字学问题,疰夏之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这个字。

先看第一个问题,我看德山先生讲的疰夏的症状,基本已经清楚,就是这些情况。吃不好,睡不好,消瘦。清·顾禄《清嘉录》言:“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注夏’”。

这样的病症,并非江南独有。华北夏日绝对最高气温,并不在江南之下,但气候干燥,热得较爽,汗容易出得来。但是,许多北方人仍是寝食不安,从而消瘦,名曰“苦夏”。到了秋天,便开口大吃,补上体重,称“抓秋膘”。此事南北皆如此,唯只有苏州人最为重视,疰夏一词当为吴门医派推向各地。

过去,疰夏的多为幼儿和老人。其原因,当为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引起新陈代谢失衡。幼儿或许因身体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其他人或许体内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现在,人们的营养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疰夏现象就不像过去那样惹人注意,人们也不怎么去管它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此疰字。

疰,《康熙字典》这样说:“【唐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音註。【博雅】疰,病也。”病,作动词,可以解释为忧(担心)、苦于、恨(厌恶)等,因而疰夏就是苦夏,但是,用在疰夏这个场合,此字似乎到近代才得到公认而普遍使用。

在《清嘉录》,顾禄称之为“注夏”。顾禄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先引用了九个人对注蛀疰三个字的用法。钱思元《吴门补乘》:“立夏,饮七家茶,免疰夏”。卢《志》“…以解注夏之疾”。王《志》“…以解注夏之疾”。张寅《太仓州志》“曰不注夏”。《南郭州志》“云犯得注夏之疾”。江、震旧《志》“云解蛀夏之疾”。《常昭合志》“曰不注夏”。《元池说林》“则不蛀夏”。家治斋云“疰与注,当作蛀。入夏不健,如树木之为虫蛀也”。

九个人中,用疰一人,注五人,蛀三人。

顾禄最后提出他的看法:“《西溪丛话》‘南人不善乘船,曰苦船。北人曰苦车。苦音库’。吴下人语音如“注”,又谓所厌恶之人,亦曰注,皆苦之伪,患苦之也。今谓入夏眠食不服,曰‘注夏’,犹是意耳。

与顾禄同时代但出书较晚的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在许多方面似乎都是沿袭《清嘉录》的说法,不过他用的词是“疰夏”。

袁景澜说:“苦字,吴语音如注,则疰夏亦厌苦之意也。董兆熊曰:‘疰字,当是苦字之音讹’。吴人有苦船、苦轿之称。见《菽园杂记》‘苦,音库,可以为证。

照理说,在这里,注、蛀、疰三个字,读音一样,意思相近。表示一种身体疾病,似乎用疰最合适,但是,当时的大多数文人却都用注字。这是涉及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蛀、疰二字都是后起之字,特别的疰,出现得最晚。而许多文人都是非“六经”上的字不用的,宁可用“六经”上的字假借,而三个字中注字资格最老,诗、礼、左传、尔雅等经典上都有。因而传统文人大多用这个“注”字。

顾禄说的吴人“谓所厌恶之人,亦曰注现在苏州老年人偶尔还用,比如,“格葛赤佬做葛事体,吾最最“注”(这个家伙做的事情,我最讨厌)”。

不过,这里说的苦字“吴下人语音如‘注’”,却有点费解。苦。中古音姥韵溪母上声,后来可以读去声如库,暮韵溪母,而注是遇韵知母。到了明清时代,它们都合并到同一个韵部,遇韵,可是声母一个是溪,另一个是知,相差很远。我想不通怎么能够音讹的。当然,现在我们只有相信古人,特别像顾禄、袁景澜,他们都是优秀的古代文人。

我没有听哪一位苏州老人把苦读成注的。可见从顾禄、袁景澜他们那个时代,到我小时候,一百来年,苏州话也已经有了不少变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688485.html

上一篇:老华说吃(3)吃荤与吃素(上)(最初级的科普)
下一篇:老华说吃(4)吃荤与吃素(下)(最初级的科普)
收藏 IP: 119.162.32.*| 热度|

2 戎可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