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秋日说藕

已有 6045 次阅读 2011-10-13 20:54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江南, 济南

写《秋日说菱》的时候,就想起了藕,它们都是水生作物。清代文人阮元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从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到唐人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夜市卖菱藕,在文人那里,菱和藕往往是在一起的。

古人认为藕是荷的根,其实藕并非是根,而是地下茎。在江南,秋天菱角上市后不久,也就该挖藕了。现在用什么先进的方法挖藕我不知道,过去,挖藕被称为踏藕。踏,现在的普通话一般称为踩。藕在泥里,在挖出藕之前,要用脚在藕塘里踩,探清藕的位置,所以挖藕被称为踏藕。

过去,卖藕人挑着藕上城里去卖,筐里的整条整条的藕都洗的干干净净。筐里总带着一钵水,随时把藕再洗上一洗。这样使筐里的藕总是白白的,看上去就是嫩嫩的,像小孩子的胳膊腿。怪不到写小说的文人要让太乙真人用藕来做三太子哪吒身体四肢。

小时候,家母总是说,我们苏州的藕最好、最甜、最嫩。我嘴上不说,心里则半信半疑。后来看了书,才晓得此事并非苏州人的自炫,还是有来头的。唐代李肇的《国史补》是一部唐代人写当代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的笔记小说,其中有一节曰苏州伤荷藕,书中说:苏州进藕,嘉者名伤荷藕,食之无滓。据说,现在苏州的花藕就是这种伤荷藕的后代,这种花藕以鲜甜、嫩脆、多汁著称,与南京板鸭、镇江香醋并称江苏三宝。

白居易做过苏州刺史,他把苏州的种藕带回洛阳栽种。他的《种白莲》诗云: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又有一首《六年秋重题白莲》: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看来,这种唐代就进贡朝廷的苏州藕应当是很好的。

说藕又甜又嫩,那是指生食的藕。韩愈的诗句“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说的是莲花山峰,但也说是藕的生食。然而,平心而论,像藕这样的含淀粉多的“茎”,生食的口味总归不如今日含低糖更多的“果实”类食品例如苹果等等。听听古人的诗句是很好的,会垂涎三尺,但是古人毕竟是古人,他们的物质生活是无法与现代人相比的。就现代人而言,几十年前的生活也无法与今日相比,我们的世界日新月异。

从营养的角度看,含淀粉多的食物还是以熟食为好。

过去,江南人家把一根藕买回家,生食的通常只是紧挨着顶芽的第二节,此节较小而最嫩。

最粗壮的中间的藕段则用来做“焐熟藕”。所谓“焐熟藕”就是在藕的孔里先塞满糯米,然后放在铁锅里大火煮开后,用小火闷煮两三个小时,焖煮即所谓焐,煮时通常还须放一点碱。这样做出的“焐熟藕”是咖啡色的,晾凉后切片食用,洒上白糖,入口香而绵糯,甜而不腻,也有放一小点糖桂花的。

那根藕的最后一节,老而多纤维,还有那些小芽,多为“下脚料”,这些都可以用来制作“藕圆”。用擦床把这些藕段擦碎,挤出藕汁,在藕末中按各家口味加入盐和其他调料,就可以做成藕圆。放在油里炸熟,可立即食用,也可放入别的菜肴中,是为素丸子。

最后,那挤出的一点藕汁,放在炉子上一煮,即成糊状,真正的鲜藕粉。据说那里头营养最为丰富,通常是家中老人或最小的孩子的“专利”。其实那里面就一点糖分而已,好吃、容易消化是事实,至于营养,大概可以营养“精神”吧。

这样,一根莲藕,各段藕有各段的吃法。这就是过去的江南平常小户人家,贬之者曰小家子气,褒之者曰精致生活。

藕在北方也很多。我在《荷》那篇文章中说过,荷花是济南的市花,不但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而且在郊区的许多地方,都种植莲藕。在济南的市场上,莲藕是四季不断的菜蔬。

过去,老济南过年的当家菜之一就是以莲藕为主要成分的所谓“酥锅”。一位“济南老户”朋友向我介绍了酥锅的做法:在一口大铁锅内,最底下放骨头,葱、姜、蒜,上面密密麻麻的排上鱼、肉、藕、海带、白菜、冻豆腐等等,放入盐、酱油、糖、醋、花椒、大料、酒等调料,使原料没于水中,用大火烧滚开后,用小火焖煮一天一夜。冬天置于室外保存,需要时取出若干,改刀切盘即可。好几年,我都吃到了这位朋友家的酥锅,味道还真不错。最近几年,超市也有酥锅出售。本人虽生在江南,但对鱼刺甚不耐烦,酥锅鱼把所有鱼刺一塌刮子煮烂,对我吃鱼倒也多了一种选择。

不过,我自己用藕做菜常用的方法倒十分简单。先把藕切成薄片,往开水里轻轻一焯。在锅里放极少量油,放入姜末略加翻炒,倒入藕片,放少量盐,淋一些醋,放少许糖,一翻炒即可。藕片清脆,略带酸甜,十分爽口。此菜唯姜不可缺,无姜则风味全失。

藕买回家来,时间一长,表皮就发黑,放在冰箱里也不可免,那是氧化的缘故。怎么办呢?办法很简单,藕本是水生植物,未煮之前还是活的,那就放它入水,不使浮起,常常换水,藕就不烂,不会发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496492.html

上一篇:秋日说菱
下一篇:老乡邻 (1) ——裱画家、篆刻家和画家
收藏 IP: 119.162.53.*| 热度|

4 许培扬 马磊 刘用生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