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双人旁 精选

已有 15160 次阅读 2023-6-20 08:33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双人旁

汉字的偏旁中,有两个在名称上容易使人产生错觉的偏旁:单人旁与双人旁。众所周知,单人旁就是一个人字,作为左右结构字的左偏旁,“人”必须写得“瘦”一点,整个字才不至于太“胖”,所以将“人”写成了“亻”。而双人旁决不是“两个人”的偏旁,这就是这个名称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

双人旁作为一个独立的字,彳,音chi4,意思是小步行走。《说文解字》:“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胫是小腿,三属相连,是说胫上连股(大腿),下连足。小腿上带大腿下带足而小动,这就是小步。这种造字方法,传统上把它称为指事。

彳又是一个“注音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注音符号彳用来给声母ch标音。

常用词彳亍(音chu4),是慢慢行走的样子,也表示徘徊,即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彳是左腿动,亍是右腿动。彳亍与踟蹰(音chi2chu2),踟躇(音chi2chu2),踯躅(音zhi2zhu2)意思都比较接近。如柳宗元《答周君巢书》:“彳亍而无所趋,拳拘而不能肆。”

双人旁的字,都与行走有关。有些很容易看出,如往,与来相对,显然与行走有关。

行,当然与步行有关。行又是一个部首,行部下属许多字,如街、衢等都与行有关。

徒,就是步行。《论语·先进》记载,颜回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回添一个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外棺”)。孔子不愿意,说“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因为孔子是大夫一级的,出门没有车而步行是违反礼制的。

径,小路,因步行而踩出来的便道。

徐,是慢慢行走。《说文解字》:“徐,安行也”。《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由慢行而引申为慢,如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徙,迁移。《老子》:“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如今我们仍然常说“迁徙”。

役,本义是守边疆。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现在的兵役一词仍然用其本义。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说:“彳取巡行之意。……殳所以守也。故其字从殳。引伸之义凡事劳皆曰役。”如劳役,奴役。

征,本义是正行或远行。引伸爲征伐。如《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王昌龄:“万里长征人未还”。

徵,召也。《说文解字》:“徵,召也。行於微而闻达者,即徵之。”《史记·五帝本纪》:“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如今还用“徵兵”这个词。徵引申为敛取,徵收。如徵税。在上面这些意义上,徵如今已经被简化成征。

另外,古代音乐的五音为“宫商角徵羽”,这里的徵则读zhi3。这个意义上的徵不简化。

循,本义是顺着道行走。《庄子·天道》:“循道而趋。”《吕氏春秋·察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馀人”。引申为遵守,依照,沿袭。如遵循,因循,循环,循规蹈矩等等。

御,本义是驾驶马车。《论语·子罕》:“孔子谓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教学的六门功课,称为六艺。注意,现在所说防御的御是禦的简化字,过去这是两个不同的字。

待,是等候,不走。《易·归妹》:“有待而行也。”待由“不走”的等待,引申到一般的等待,如枕戈待旦,拭目以待等。又引申到一般的对待,如招待,款待,慢待、待遇,待人接物,刮目相待等。

徘徊,彷徨,徜徉,这三个连绵词的本义基本上一样,都是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例如,晏殊词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李白诗句:“我歌月徘徊”。《诗·黍离序》:“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

同样,它们也都引申为心神不定、犹豫不决的样子以及安闲自得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在最近一些年,彷徨多用于心神不宁、犹豫不决的样子,而徜徉则多偏重于安闲自得的样子。

有一些有“双人旁”的常用字,它们的现代用法看上去似乎与行走没有关系,但是其本义还是与行走有关,只是有的需要解释一下,有的在多年的应用中,意思发生了变化而已。下面举几个例子。

得,《说文解字》说它从彳从䙷。䙷,音de2,是手里(寸)拿着宝贝(貝),是取的意思。所以得字的本义是“行有所䙷”。本来没有而去取来成为己有,称为得。

德,从彳㥁声,本义是往上行走,攀登。引申为德行、道德之德。

很,《说文解字》:“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一曰盭也”。盭,音li4,戾也。三个义项其实意思相近,都是不听从,违逆,暴戾。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宋国的)太子痤美而很。”东汉学者服虔这样注释很:“戾不从教”。很引申为凶暴,常常写作狠。又引申为甚,这就是现在常用的很了。

微,本义是隐行,隐秘地行走。微行,就是现在常说的微服私行。引申为隐藏、隐蔽,如微妙。又如《礼记·学记》所说教学要“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又引申为没有,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又引申小,微小。

彼,《说文解字》:“彼,往有所加也”,就是到那里去实行,去施加。汉代的成阳《灵台碑》中有句子:“大汉隆盛,德彼四表”。这个意义上的彼,经典上往往通作“被”。彼引申为那里,与此相对。一般都用这个引申义。

律,其本义是“均布”,也就是推行得到处都一样。所以称法律。段玉裁说:“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於一,故曰均布也。”如《尚书·舜典》:“同律度量衡”。如今有常用词“一律”。

还有的字,如今简化了,但是其繁体字是双人旁的,显然与行走有关。如从,繁体字從,跟從,显然与行走有关。又如复,其一种繁体字为復,意义是返回,回来。

另外,彳与止组成“辵”字。辵,音chuo4,本义是忽走忽跳。引申为奔走,疾行。辵作为正楷字的偏旁,则写作辶,俗称为“走之旁”。走之旁的字很多,如近远等。要注意的是,在传统辞书如《康熙字典》《辞源》等书中,走之旁的字都属于“辵”部,要到辵部去查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392357.html

上一篇:行不由径与取法乎上
下一篇:端午假日说雄黄
收藏 IP: 218.58.9.*| 热度|

8 孙冰 尤明庆 王安良 郑永军 张晓良 王成玉 郁志勇 guest1998518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