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新”和“亲” 精选

已有 7840 次阅读 2021-12-6 08:33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新”和“亲”

我们做研究工作,写论文,总是要有一些新的东西。创造一个新的方法,研究一个新的体系,观察一个新的现象,得到一些新的结论,如此等等,这些“新”,总要占一个。如果一个也不占,那就比较麻烦。

所谓新,就是过去没有的。例如新冠病毒,就是新发现的冠状病毒。过去就曾经有许多个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现在我们所说的一般是指SARS-CoV-2。这个病毒从发现“泛滥”到现在也快两年了。我们称呼它为新冠病毒也就是一个暂时的方便的名称,相信若干年以后,一定会有更新的冠状病毒。那时候,大概不会称如今还在肆虐的这个病毒为新冠病毒了,还是会用SARS-CoV-2这个正式的名称。

新和旧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定会变成旧。今天的新现象,到了若干年后,那就是过去的现象了。科学是追求新的,是不断更新、不断修正的。一成不变的决不是科学。把千百年前的著作视为绝对的真理,是什么什么“经”,说不可能有错,从而现在人们的行为也不能违背它,那样的“道理”也就肯定与科学无缘,而是宗教了。

科学追求创新,人们也喜欢新颖,但是新的并不一定好。首先,自然界里的很多东西、很多新的现象就无所谓好坏。一般地说,好坏只是对人类而言的。退一步说,就连人类社会中的很多新现象也难说是好是坏,比如有些流行的新词,又如某一个流行的新的服饰等等。

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新的东西更好一点,也就是说,希望将来更好。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所共有的心愿。在这个意义上,新就是一种好。

例如,传说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商汤,就在他的洗澡盆上刻上了这样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人要像洗澡一样,如果能够一天新,就要天天新,新了还要新。

到了周代,人们就说:“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思是说,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是它得到了新的天命。新的天命,就要做新的事业。后世人们就用“维新”这个词来表示改革、更新。

以后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表示自己得到了新的天命,都要“维新”。虽然它们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新的好事,甚至还是倒退的,但是仍然要称呼自己为“新”。

对于一般老百姓,是真的希望将来越来越好。你看过新年的时候,大家都要送旧迎新,到了新年,大人小孩穿着新衣服,见面就互道“恭贺新禧”,希望新年新气象。人们结婚成亲称新婚,男的称新郎官(新官人),女的称新娘子,住的房子是新房。传统上,过了很多年,这曾经的新娘子仍然被称为“新妇”。即使是犯了错误的人,也总是教育他,让他弃旧图新。

人们希望新的比旧的好。但是往往对于用惯了的旧的事物,对于一起生活过的人,仍然是有感情的。不忘旧,被认为是人的一个美德,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刘邦做了皇帝,要到长安去生活了,他的父亲当然也要到那里去跟着享福。可是,老头儿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不习惯的,总觉得没有家乡好,即使有了最好的生活设施,也觉得没有旧时的朋友、邻居,就缺少了些什么。儿子是皇帝,那还有什么问题,就把那些家乡父老一起迁过去。他们的老家在如今徐州附近的“丰邑”,于是把长安附近他们居住的地方,秦代的郦邑,改称为“新丰”。王维的诗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说的就是那个地方。

唐高宗年间,中原人士归德将军陈政带人马进军福建云霄,看到云霄溪的南北两溪南清北浊汇合,回忆起旧时在中原的上党漳河流域的情景,指着江面对将士们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于是就把这条河流改名为漳江。

不忘故乡旧地,大概是人的通性,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大概都是如此。外国的很多地名,常带有一个“新”字,许多都是移民不忘旧地。例如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其得名就来自英国的汉普(Hampshire)郡;新西兰(New Zealand)这个国家的名称,就来自于欧洲的西兰岛(如今属丹麦)等等。

不忘旧,又希望新的更好,这大概是人性。宋代朱熹把《礼记》的一部分摘出来,让人们熟读。那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以这被称为《大学》,是当时读书人必须背熟的《四书》之一。这里的“在親民”,被认为应当就是“在新民”,就是鼓励老百姓像古代的商汤那样时时自新。親字在这里就是新字的假借。又如,《韩非子亡征》中有这样的句子:“親臣进而故人退”,这里的親也是新的假借。当然,如今親字已经被简化成亲。

新和親两个字的左边,都是一个亲,而以亲为偏旁的常用字,大概也就新和親两个(另外一些都不常用)。

这个亲字本作上辛下木,由于不是现在的“标准字”,打不出来了。这个字在演化的过程中,少写了辛字下面的一横,一竖又与木字的一竖连在了一起,成了如今亲字的模样。其篆字的写法是

亲.jpg

《说文解字》说亲(上辛下木)是一种树木,“实如小栗”。历代都认为这是榛字的古字。《康熙字典》说“榛训木名,亲(上辛下木)训果实。古字分,今通用”。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亲(上辛下木)假借榛,后来“榛行而亲(上辛下木)废矣”。

上面已经说了,親字如今简化成亲。親字右边的见,古人认为是表示靠近的意思。眼睛都能看得见,当然不会远,所以親表示近,于是有了亲近这样的词汇。

世上最亲近的首先是父母,所以亲表示父母。《战国策》中孟尝君问冯谖,“冯公有亲乎”就是问家里父母还在吗。当然实际上离自己最近的毫无疑问是自己,所以亲表示自己,亲自。从自己出发,自近及远是父母、兄弟姊妹、其他亲属、亲戚等等。

一般地说,相互靠近的人,关系就好,感情就深,亲就会产生爱,称亲爱。关系密切,称亲切。在这些意义上,亲的反义词是仇,有成语“亲者痛仇者快”。

以親为偏旁的字,常用的也有以下两个。

一个是襯,衣服与自己最近的,当然是襯衣。这个字笔画太多,如今被简化为衬。其简化的原则还是形声。衣旁当然是形,寸是声旁。这个字最早在民间的简化大概在吴方言区,那里的寸与襯同音。

另一个字是櫬(音chen4),过去与身体靠近的木制品就是棺木了,这是人的终极之处。这个字,如今简化为榇。这个简化的原则就与衬不同,是依从了親简化为亲。

親字中的见,表示了靠近,而新字中的斤,则是斧子。左边是亲(上辛下木)也就是“榛子树”,右边是斧子。这个会意字,那就是用斧子砍榛子树。榛子树是灌木或小乔木,不能做栋梁,连家具都做不了,只能作木柴烧火用。所以,新字的本义是木柴。

以后,人们又把新字假借为新旧的新。新旧的新,很抽象,难以用象形、会意、指事等方式来表示,于是用假借的方式来表示。当然,也有人认为,用斧子把“榛子树”这样的灌木丛砍了,土地可以成为新田,于是新字会意成为新旧的新。这种说法也有道理。

总之,新有了两个意思,一个是木柴,一个是新旧的新。

这两种意思,新旧用得更多,更重要。于是,新就专门用来新旧的新,在木柴这个意义上,另外给它加一个草字头,造一个“薪”字来表示。这样使得文字的意义更加精密,这是文字的发展和进步。

白居易诗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薪就是这个意思了。成语杯水车薪,说一杯水救不了一车柴烧起来的火。

薪是很重要的东西。老百姓的生活,柴米油盐,柴非常重要。人们不能都自己去打柴,就要向人购买。水,也是如此,要找人挑。于是,古代的“公务员”们,就需要皇家给他们发“薪水”。不过,上古的公务员都是贵族,家里都有庄园,出来做官,国家只需要给他们一点“薪水”就可以了。有了这个传统,中国的历朝历代,官员们的薪水总是不多,要靠灰色收入甚至贪污才能够发财。

直到近代,人们才用“工资”这个比较合理的词汇来代替“薪水”。

现在各个高等学校,都在讲究创新,也在招收能够创新的人才。我希望能够培养出或者从国外招来真正的人才,能够在科学技术上创新,而切莫要任人唯“亲”,只是让这些“亲”人去创出高“薪”。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315350.html

上一篇:引言、前言和后记
下一篇:办好职业技术学校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
收藏 IP: 39.82.206.*| 热度|

22 张晓良 尤明庆 周忠浩 汪育才 贾玉玺 张永刚 李宏翰 孙冰 杨立坚 宁利中 王安良 马鸣 武夷山 刁承泰 郁志勇 李学宽 黄永义 陆仲绩 郑永军 鲍海飞 彭振华 李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