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对江苏今年高考选考化学者不足15%的思考 精选

已有 27576 次阅读 2021-5-13 08:2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对江苏今年高考选考化学者不足15%的思考

2021年高考,江苏省采用的是3+1+2方案。在这个方案中,3为语数外三门,1为物理、历史二选一,2则为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二。根据网上透露的数据,去年就已经知道,今年江苏选化学的考生只占全部考生的14.6%(一说14.8%)。

众所周知,3+1+2方案是上海和浙江已经实行多年的3+3方案的“改进版”。在上海和浙江实行3+3方案时,发现了大量考生不选物理的现象。高校及中科院的物理大咖们及时发声,强调了物理在科学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样,就有了如今的3+1+2方案,把物理从被弃考的命运中解脱出来了。但是,本来是被人称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三兄弟中的一员,化学就可能会成为被抛弃的对象。

因为凡是可能成为好的有饭吃的手段,总是不容易轻易学好的,总是要费很大功夫才能够学到手的。许多学生认为数理化就是如此,复习内容多,难度大。既然可以有选择的余地,本来学习负担就重,那么,取轻避重,选择比较容易复习课程的就是一个较为可能被选择的结果。

由于所谓“学霸”即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或“学霸”较多的学校,选择物理、化学的人数较多,他们都是要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为了躲避“学霸”,有些自以为水平较低的学校和学生,出于不愿意被“赋分”压低分数的原因,弃考化学,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弄得只有不到15%的学生选择化学。

一般情况下,四选二的结果,加上高等学校专业招生的要求,选考化学的考生应当略超过一半(50%~60%)才对,而现在却只有不到15%,只是应有人数的1/4~1/3,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这样的选择会造成什么问题?

我看,首先影响的就是那里高中的教学安排。且不说很多学校目前还不能安排出按照3+1+2模式的全部班级或课程设计,就说这只有15%的学生选修化学,差不多85%的学生可能就要修生物,那些学校有这么多生物教师和教学设施吗?本来中学的化学教师与生物教师的比例差不多,是1:1,现在这个年级的要求则是接近1:6。原先教化学的化学教师怎么安排?让化学教师临时“客串”教生物?同样,据说选政治的学生也只比选化学的略多一点,看来教地理的教师也将缺乏,也只能让教政治的就是去“客串”。这样的教学安排可真的“乱套”了。

当然,对付着教的办法总是有的,问题是这种对付的结果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呢?

高考的结果是许多人要上大学,如果考生选修化学的比例只有不到15%,那么需要化学基础的高等学校各专业所招收到的学生,就有可能是没有选修化学的。这也为难了高等学校有关学科的教学。虽然一般地说,高等学校学生的基础总是参差不齐的,但是从原则上说,总应该是学过相同的中学课程的,只是学好学差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学过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选修真是给高校的教学造成了麻烦。

给学校的教学造成麻烦,也还是小问题,因为学校(中学和高校)都还有补救的方法,虽然造成一定的麻烦。更重要的是,由于现在的做法是先选后学,那么多没有选考化学的学生,包括那些上大学后不再学习化学的学生和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就缺少了重要的化学知识。

举一个例子,如果没有选修化学,学生在高中得到的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就这些: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如果他们在高等学校不再学习化学或者根本没有上大学,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大概最多就这些了。这还是假定他们能够很好地学习、理解这些内容,而且牢记不忘。

但是,很遗憾,如果作为一个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仅仅有这样一点有机化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化学问题,特别是有机化学问题,但是由于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非常贫乏,常常受骗上当,被错误的说法所误导,极大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科普做得不够好,人们的科学水平不够高,这是事实。但是,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基础的东西,并没有在学校里学好。最重要的科普是人们在中小学学习的科学知识和养成的科学思维习惯。过去我们反思文理分科,说中学就文理分科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公民的科学与人文水平的提高。可是,如今让中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又比文理分科进步了多少?

对于中学生应当学些什么,应当由专家和教师告诉他们。如今中学所学习的这些知识,都是很起码的常识。实际上,要学习些什么,他们自己很难作出自己的判断。就像让小孩子自己去选择吃肉和吃蔬菜,小孩子大概都选择吃肉,让他们选择和白开水和糖水,他们都会选择糖水。这样做,当然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学生应当学习那些课程,本来应当由考虑学生人生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家的选择,现在变成了只考虑眼前利害关系的家长的选择。

如今很多人都看不起化学,好像化学就是污染一样。我们现在常常说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而化学的不行恰恰是最被卡脖子的。所有的技术都需要材料作基础,没有合适的材料,一切技术都是空话。而材料的问题,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化学。

现在学生不愿意选择化学,更需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家长不愿意学生将来从事与化学、化工有关的职业。以为学了化学化工就是工作辛苦而报酬少,就像操作工人一样。有人把化学称为天坑的专业之一。这里也有一些误会,也有网络上从事这些专业的人自我调侃的因素。其实,学习化学或化工工作的学生无论在就业率或薪资方面都还算是不错的,现在的化学化工,也不见得都是危险性很大的工作。

如今的网络总是把最高的成果显示给人,使得大家都去羡慕那些有最好运气的,而实际上那些花力气少而成就大的人,其产生只是极偶然的,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那样。

即使一个人将来不从事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就像数学能够影响他的逻辑思维一样,学习化学也影响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得他成为懂得生活、懂得健康、幸福快乐的人。关于这个问题,需要较多的篇幅来说,恐怕要另外写一篇文章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86293.html

上一篇:应当从下水道中的巨型“油脂山”吸取教训
下一篇:纪念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杨承宗先生
收藏 IP: 39.71.169.*| 热度|

40 邹德虎 尤明庆 杨立坚 李学宽 李宏翰 鲍海飞 刁承泰 武夷山 康建 张晓良 夏炎 胡大伟 翁群红 孙冰 安海龙 张勇 姚远 陈武峰 郑永军 白龙亮 晏成和 梁洪泽 郝文涛 付先彪 姬扬 王安良 周阿洋 黄永义 钟定胜 晏丽红 岳建军 郁志勇 傅国旗 刘忆宁 孙颉 韩玉芬 冯茹森 郑强 吴嗣泽 杨顺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