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zl198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zl1989

博文

社会之未来——写在十月最后一天

已有 3635 次阅读 2011-11-1 19:4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年轻人, 小悦悦, 国民思想

   社会之未来

  ——写在十月最后一天

公元二零一一年十月是漫长的。时间的流逝不会顾及人的情感,即使活得再痛苦,岁月也不会停步,更不会倒流。还好,十月已尽尾声。虽万般不想,但又不得不回顾一下我所了解和经历的“金秋十月”,就算是对生命的一种祈祷吧。

小悦悦已经离我们而去,无论媒体如何渲染,政客学者们怎样辩论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人情冷漠的寒流已经铺天盖地。让我们暂且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1015日晚,佛山一女童遭两车碾过,十余路人见死不救,最后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捡垃圾的婆婆。

俗语有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于是人们就只要事不干己,还是远远地站开。鲁迅先生早在8090年前就已经对中国人做过剖析,如今,这样的命题再次被推上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试问:有没有一种信念让我们能够直面灵魂深处的那一道丑陋的伤疤呢?死去的鲁迅,不死的阿Q(引自凤凰网历史频道),同样你我都是其中之一员。

一种所谓的“围观文化”悄然诞生。面对落难者,驻足微笑,看热闹者居多,伸出援手的少之又少。有时候无奈的后退一步,希望那些看客能够自足于所谓的围观,而不再“翘翘然”,做出些添油加醋的行为。尚此不可,国人之善良秉性何在?鲁迅先生嫉恨民众的麻木不仁,当下连麻木都已经做不到了,反而更胜一筹,做起了罪恶的“怂恿者”。

我没有也不知道哪里会有枝魔棒,能够挥动一下带动人们思想的变革。知识分子曾经被誉为刺破社会黑暗的尖刀。可惜,当下的知识分子已经藏匿在黑暗之中,逐一被同化了。于是,我们又寄希望于政客,制度的改革总能强制性的改变些东西吧?起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给落难者一些起码的经济补助。可惜,关心百姓权利与生命的官员少之又少,从“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就可以看出,尽快了事、恢复通车比查明事故真相重要,人命的价格可以像卖大白菜一般,一天好几个价儿,至于模糊不清解释不通的情况就用“至于你信不行,反正我信了”来搪塞民众。中国人缺少的是一种愤怒的情怀!

谁还能接起鲁迅先生批判的大棒?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每个个体,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寄希望于年轻人,因为未来由他们主导。二十世纪初鲁迅提出的:“立人”思想的主要对象是青年。未来的世纪是青年人的世纪。青年人朝气蓬勃,最少保守思想,最富有创造性。国民劣根性的改造要从青年人抓起,年轻人也应该已改造社会为己任。

于己,摆脱名利的缠绕,学会独立思考是“行为世范”的前提,年轻人应该首当其冲。当下悄然而生的“围观文化”似乎和名利挂不上边,其实不然。就是出于对个人名利的维护,而不愿去趟落难者的那池“浑水”。究其更为甚者,那些“翘翘然”的行为无疑不是雪上加霜。正是出于对他人“名利”的无视和对他们“名利”受损时的洋洋自得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其次,“你不出手,我为什么要出手?”不正折射出攀比、跟风的行为潮流吗?有学者分析,小悦悦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走在前面的路人,他的行为无疑形成了一种样本,影响了后面的路人。这样的辩解不无道理。“跟风潮”已经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出现过,而那种“敢为人先”的气魄似乎早已销声匿迹。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永远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成尾随的奴才状。

最后,青年人发现社会不公是很正常的。但是,对未来的信心不可磨灭,出乎内心,应该是对民族的热爱,对人类的理解。能够摒弃名利,独立思考,拥有良知的知识青年才是改造国民思想的战斗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1327-503545.html

上一篇:也说西湖“洋雷锋”
收藏 IP: 218.244.250.*| 热度|

1 徐大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