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回避利益冲突评审专家保证学术评价公平 精选

已有 8363 次阅读 2021-3-14 10: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投稿,科技成果奖申报,科研项目申报过程除了基本的资格和形式审查外,都避不开同行专家评价。谁来评价?谁有资格评价?谁可以公平的做出评价?谁可以做出准确的评价和推荐?

      很多时候,似乎很多成果的发表、项目经费的立项批准和科技成果奖的获得都是几个专家决定的,似乎存在运气因素。实际上一方面取决于评价依据和流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申请者的视野和学术积累影响力。

    1, 对于投稿来说,每个领域都有近乎上千种相关期刊的版块可以选择,每个期刊都有上千甚至过万的同行评审人,在海量的评审人中随机选择对口的审稿人来评估稿件是否值得给予修改机会和发表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的。但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负责你稿件的学术编辑是否恰当,是否对你存在学术偏见也决定着你的稿件是否会得到公平的评价,指定什么样的审稿人是学术编辑的权利。有些审稿人非常苛刻,有些审稿人很敷衍,有些审稿人比较宽容。对于比较宽容的审稿人往往给予作者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帮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来满足期刊的基本学术要求。而一些苛刻的审稿人对稿件则要求显著的创新和完美,一些笔误就会拒稿。一些审稿人的敷衍表现在写出的审稿意见都不疼不痒,不能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也无法准确指出稿件最重要的核心贡献。对于多数作者来说,在获得审稿人的正面评价和推荐过程中,也希望从审稿人的质疑和提问中获得启发,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思路和引导。虽然编辑部的学术编辑几乎不采纳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但如果作者为了争取获得公平评价的机会,在投稿的过程中是可以建议回避一些特定的审稿人的,即在投稿说明cover letter里向学术编辑说明回避某些特定审稿人的理由,比如学术观点不同,强制作者引用,学术不端等。一般而言,期刊的学术编辑都会采纳作者的建议而回避这些审稿人的。

    2,对于科技成果评奖来说,除了特殊的规定如专家提名推荐,多数情况下都是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来推荐。省部级和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评审有丰富的专家库,这些专家一般在行业领域内都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这些评审专家都是可以预估和判断的,也就没有什么秘密而言了。从减少评奖专家的压力来看,不断丰富和扩大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数据库并做好保密工作,严惩泄密行为对评审专家和成果奖申报者都是一种保护。科技成果奖的申报基本要求是体现成果的系统化和科学贡献性,一般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那些级别比较高的科技成果奖的培育基本在比较稳定的学术团队,这些学术团队之间难免存在相互竞争和一定的利益冲突,如果在评审环节允许申报者提出3-5人的回避评审人也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公平竞争。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科技重点项目对于多数科研人员非常重要。每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果公布,一些科研单位和大学的二级学院就立即组织活动,剖析当年本单位科研人员获得资助和不资助的缘由,并组织动员教职员工和科研人员筹划下一年的基金项目申请准备。随着科研队伍的不断扩大,每年各类基金项目申请量也剧增,各类科技管理部门的评审专家库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特别是大量年轻的评审专家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评审的公平性。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允许申请者提出3个回避专家,这一点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手点赞。毕竟,在有限的资助额度和数量下,相同学科代码下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学术领域的利益冲突和学术观点偏识也是存在的,毕竟有一些年轻人靠着自己持续的不懈努力在学术圈完成了积累,在学术圈的声誉不断增强,对一些相关团队的地位造成了影响甚至冲击,但这些年轻人却还没获得某些团队的认可,这种情况下如果被评审了难免遭遇恶意评价和打压。

     按照规定,明天就是要把今年的国家基金申请书提交了,因为我自己不申请所以有时间为校内外一些申请者的申请书做了初步的审核和指导建议。有人曾经问过我,说自己不知道该回避哪些专家,只是每次收到拒稿意见时很无语,收到基金委不予资助邮件后看到自己基金项目评审意见的时候也很无奈。实际上,一个成熟的申请者应该是知晓本领域相关专家的分布和学术进展的,在立项依据里应准确评价国内外同行的相关贡献和进展,知晓相关领域专家的学术观点,是否做了相关的工作。如果这个基本点还没弄清楚,说明调研的不足,闭门造车的写基金申请书而想获得资助是不现实的。

      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那是需要继续努力做好积累,爬高望远,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终有一日,他们会感叹,吴下阿蒙来了。作为评审专家,公正评审,也要不断学习提高和更新知识储备,见证年轻人的成长,毕竟未来属于持续努力奋斗的年轻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276645.html

上一篇:新时代科研评价优化的思考
下一篇:如果职称申报也可以推行回避制?
收藏 IP: 61.178.245.*| 热度|

21 黄永义 王从彦 褚海亮 杨正瓴 李宏翰 晏成和 田灿荣 熊丽 胡小洋 訚耀保 梁洪泽 许培扬 郑强 王安良 杨顺楷 李东风 王善勇 高友鹤 郁志勇 鹿露露 曾春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