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没有研究生就不能“搞科研”了吗? 精选

已有 18703 次阅读 2018-3-20 10: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环节基本完成,近期国家2018年研究生入学复试分数线相继公布,热门学校和热门专业学位点报考率非常高且上线的人数多,学位点的导师们选拨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而那些没有达到报考学校学位点分数的同学不得不到处联系导师寻求调剂。也许,调剂是我们目前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特色吧。正如有人调侃到,如果取消了研究生复试调剂会怎么样?会促使考生准确估价自己从而报考对等自己知识储备和能力的学校吗?我看未必如此,毕竟大家还是相信运气的且对名牌学校都有无限的向往。

      另一方面,研究生复试调剂也是有大市场需求的,如果取消研究生复试调剂,估计一些学位点负责人和导师要疯掉的,这些学位点会被迫关门了。没有优秀的学生那么调剂的学生权当凑合着用吧。

          难道研究生已经真正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主力了吗?

(1)国家基金篇。

        国家基金申报书里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经费预算。这些年基金委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在经费预算中为申请人提供了明确的指南,强调经费一定要做好预算,根据需要来申报所需要的经费。从近年评阅申请书的经历和浏览一些人的申请书来看,且不说其他部分。很多人的经费预算就是买计算机好多台,大额的差旅费和交流费。基金委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禁止在直接经费里买电脑(除非实验需要,比如监控实验过程)和办公耗材等。有人开玩笑说申请人连科学研究的基本硬件都没有,所有的费用都指望基金委批准的经费,那么这样的预期研究真的是值得怀疑的。所以基金申请书里现在很多设备部分预算就修改为购买服务器了,这可也是真的拉动了服务器和工作站这个行业的发展。

      大额的差旅费和国外访问给评审人和同行的感觉就是经常在飞机上或者在赶往会议的路上,真的有那么多成果需要频繁交流吗?经费预算中关于研究生劳务费的预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申请的经费真的批准了,给参与项目的每位研究生足额发放劳务补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参与项目贡献小的研究生也要体现关怀,毕竟都是成年人了。所以,预算足额的研究生劳务费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果所在的单位没有研究生学位点,参与人队伍里自然就没有研究生成员了,除非两个单位合作申请。没有研究生能否写劳务费?虽然本单位没有研究生,但可以利用其他单位的研究生或者招募客座研究生,项目临聘人员,只要预算合理也是可以的。所以,没有研究生是可以通过“租借”与合作来实现项目的参与完成。

                                                                  (2)科研篇

     研究生指标对于每个课题组似乎都非常重要,这里说的课题组是指经过多年积累且有显著成果的课题组,这些课题组一般都有稳定的持续的经费来源,更有系列的研究成果。保证稳定的生源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完成项目所需。

     问题是,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可以当PI来组织一个课题组吗?一定需要研究生参与完成吗?没有研究生就不能开展科研项目了吗?

     这恐怕是很多刚毕业入职青椒包括那些没有研究生学位点的项目负责人纠结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给我研究生指标,我可以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真的如此吗?

     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 还有学习,研究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的确,一些年轻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可能容易见效,比如发表文章和专利授权等成果周期短,甚至成果显著,但毕竟这是很少的比例。实际上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效过程,短期内快速出成果下的爆发行为的确很瞩目,但持久性如何有待考证,比如这些研究生毕业后能否在3年后独立开展工作?

      研究生指标在每个单位都是紧缺货,有些导师信奉人多力量大,总有一个出彩的。我认为对于年轻的导师们还是尽量少招收研究生,要培养精品,不能过分追求数量。不能太多依赖研究生,要坚持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继续亲自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和文章。研究生扩招的今天,不少人拿个项目就觉得自己可以开馆授徒,认为没有研究生就不能开展科研。实际情况是自己亲自战斗的时候都战果寥寥,却希望招募一群新手和生瓜蛋子来创造奇迹。

    过早的进入“老板式” 的导师生活,不亲自参与科研活动的实际环节等于自废武功,迟早要被淘汰出局。

    开个玩笑,狮子如果不坚持捕猎,而是靠着年轻体重的威名抓一群狼给自己打猎和供养,迟早一天狮子因为自废武功而被群狼吃掉。

    科研江湖何尝不是如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104809.html

上一篇:2013年3月IJBC上ESI高被引论文33篇
下一篇:为什么审稿周期那么长?
收藏 IP: 61.178.245.*| 热度|

30 李文靖 黄仁勇 彭真明 李坤 杨正瓴 吴斌 秦承志 李海东 唐炳 张昊 王从彦 李陶 尹庭昌 马泳波 黄永义 杨顺楷 刘全生 章成志 蔡宁 李万峰 李毅伟 王晓峰 姚伟 高友鹤 侯悦民 李军红 黄冬梅 吕健 江克柱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