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nshow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wnshower

博文

和师兄,谈风水

已有 3412 次阅读 2012-3-15 10:08 |个人分类:疾苦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风水, 生态, 科学主义

上次的一篇关于风水申遗的问题。师兄的留言是,“我们所,不能培养风水师”。我回复了几句,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回复不够舒展,好像并不匹配他的问题,所以干脆再写一篇,算是正式回复。

 

相信、认同甚至喜爱一件事物,并不等同于我要用它来指导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只是我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在古中国,风水被认为是最强大的超自然的力量之一。有专门的人自称已掌握了风水的规律,能够把其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大至都城的选址是否能保证整个国家的太平,小至某个闺房摆设是否能让夫妻感情和顺,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风水。后来的事情,也不用多说了,人们有了更多的解释自然和人世的方式,对于身边的事情也有了更大的控制能力,所以风水的影响力就没有那么强了。但是,它还是不会完全消失,为什么呢?我举一个例子。

 

总是有一些女孩子,在其20几岁的黄金年华里,却无人问津,哪怕她不挑剔、不苛求。你可以把原因归结为她不够漂亮、不够具有女性魅力;或者说是太优秀了,太在乎学业事业了。但是这些理由不太具有说服力,因为很容易就找到大量反例——有些看起来长得非常平常的女同学,也早早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而有些完全把心思花在事业上的女孩子、也觅得合适的另一半(我知道的一位“实验室动物”,从不喜欢逛街,总是她男友帮她买衣服、照顾她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具体到个人身上,爱情总是让人觉得毫无规律可循,和短期地震一样难以预测。

 

于是,那些的无人问津的女孩,只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尝试各种方法“开运”。比如换一副窗帘、变动一下家具的摆设、戴上一支据说能够带来桃花运的手镯,诸如此类。或早或晚,反正总有一天,她终将如愿。她于是把原因归结于窗帘、家具、手镯。甚至,她也会猜测,或许只是这些变动让自己更自信,所以事情有了转机?不管怎样,我们总会需要一点小小的仪式,来对抗流年里那些苍白的、无法预知的片刻。

 

关于风水,再举一个例子。最近看到一本《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外国人麦高温写的。他在书中专门花了一章的篇幅来批判风水。其中有一段是“这个国家最大的祸根之一就是风水,因为它完全阻碍了对地下所蕴藏的丰富的煤矿资源的开发。直到最近人们还由于害怕扰乱地下的丰富的煤矿资源的开发。在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都有大片的土地富藏媒和铁,而当人们正遭受着极度的贫困时,它们却在地下安静地躺了几千年。丁字镐的声音会打搅龙的平静安详,铲子和铁锹会挖到集结在土地里的灵魂,继而最可怕的灾难便会接踵而至,饥荒、瘟疫和残酷的战争将降临到这里。所以,当足以使附近的每一户人家都富裕起来的财富都存封着时,人们却在挨饿。”

 

在这篇文章中,他对中国的风水痛心疾首。然而他以反讽的语调写的“愚民”们的担心——“铲子和铁锹会挖到集结在土地里的灵魂,继而最可怕的灾难便会接踵而至,饥荒、瘟疫和残酷的战争将降临到这里”却真的在若干年后应验了。

 

《好的归博物》里面收录了《悼念故乡》这篇文章。作者记忆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故乡,后来在八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承包制后,村民们先是卖山上的树,后来是卖石头,最后是卖石渣。环境彻底恶化了不说,村民们也依然没有富裕。还有些青壮年在炸石头、挖石渣的过程中致残甚至死去。作者在文中有一句感叹:“在过去的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没有人打算毁坏这些树木,没有人想到过这些树木可以兑换成金钱,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想到了,这是何等的聪明啊!”

 

我并不是想为风水辩护,毕竟上面这样的例子太极端。你甚至也可以反驳说,砍树挖山也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生态学规律;然后我再反驳,村民们挖山的时候,生态学还没有在中国兴盛起来呢,再说,就算有了生态学,你能够把已经挖空了、炸平了的山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这样的争论,似乎就绕进一个死循环。

 

我举上面的例子,只是发现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很悲凉——麦高温对于风水的批判,比如“恶毒、傲慢并且性情极坏”,以及人们对它的盲目服从,和《悼念故乡》中对传统的颠覆,以及村民们对“挖山致富”的信赖和服从,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比风水更可怕的,是盲信、是从众、是单一的价值观。要强行取缔风水,当然也不难,但如果是以另一种盲从为工具来完成这件事情,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193-547943.html

上一篇:从农学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人为何较少喝牛奶
下一篇:科普,期待更多女性的声音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6 骆小红 吴吉良 王春艳 蔣勁松 黄锦芳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