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5| 10| 4| 2| 1| 8| 11| 6| 9| 目录| 12| 3| 7|
另一种倾向---案例描述太复杂(2个链接)
傅贵 2012-9-2 10:42
我以前写过一篇博文,谈了 一种倾向 。近日又发现另一种倾向---案例描述太复杂。 很多案例描述,写了很多单位概况、涉案人员身份等,我明白描述人员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事故的前因后果背景,进而为预防事故提供相应途径,但实际上相应途径没有提出来,却浪费了大家太多的时间。很多其他的案例描述也有类似想象。所以,案例 ...
35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行业无关的行业事故案例及联想到的学科设置问题(含7个链接)
热度 2 傅贵 2012-9-2 10:12
案例1: 某单位装卸工人在使用吊车吊重物装卡车过程中,由于选用的卡车不合理,重物放在卡车上不稳定而跌落砸死一名工人。 案例2: 某起重司机在吊完重物未收吊绳及吊钩时,有工人进入起重臂、吊绳、吊勾下作业,吊钩收勾时刮翻高处重物落地,砸死一名工人(看来起重臂下不准站人不仅仅是为了防止起重臂断裂砸人,正 ...
398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现代事故致因链之一--行为安全模型
热度 2 傅贵 2012-8-27 09:34
关于现代事故致因链之一--行为安全模型
应该说,现代事故致因链不只是下图描述的一个。作者认为,在事故致因链中引入管理、教育培训等,并将管理、教育培训等将具体化、包含在的事故致因链中,作者认为都是现代事故致因链。所以下图只是一种现代事故致因链,可以叫做行为安全模型。其中的管理体系包括体系文件+运行过程(PDCA)。 以往主要强调了不安全动作来 ...
713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培训解决不安全行为的道理
傅贵 2012-8-27 08:49
根据 行为安全模型 (现代事故致因链的一种)。可以增加安全知识。可以直接减少不安全动作(如懂得了安全带的作用就可以减少不系安全带这个不安全动作);也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改善安全习惯来间接减少不安全动作。 所以培训很重要已经不用再说了,问题是培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的目的性。培训的方法有讲课,也有 ...
46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近期两起重大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凌晨
热度 4 傅贵 2012-8-26 21:51
2012年6月29日4:30,广州延江高速追尾事故,造成20死14伤。 周某驾驶油罐车 违法停车 ,刘某驾驶货车 未注意观察前方 ,未采取任何 避让措施,追尾碰撞油罐车,造成装载的54.22吨溶剂油泄漏起火。 2012年8月26日2:00,延安市境内的包茂高速公路上一辆双层卧辅客车追尾一辆甲醇罐车 ...
550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研究安全,请直接关注企业事故率下降
热度 1 傅贵 2012-8-26 16:46
安全科学中,不管研究什么(开发设备、信息系统、工艺方法等等),研究者都不要忘了关注企业的事故率下降。 毕竟,安全学科的研究目的是事故率下降。如果事故率下降了,则事故发生的次数就少了,次数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就小了,这就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所以,能预防事故的东西,能比较明显地带来事故率下 ...
478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
PDCA也是一种思维、工作方式
热度 1 傅贵 2012-8-24 13:17
和 风险管理是一种思维、工作方式 一样,PDCA也是一种工作方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按照计划-执行-检查-纠正-重新计划的方式来思维和工作。 事实上,PDCA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798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事故的偶然性还是不能算作是事故的基本规律
傅贵 2012-8-23 23:39
经过再思考,事故的偶然性还是不能算作是事故的基本规律,如果算作是,则严重影响人们的事故预防积极性。 事实上也是,只要工作做到十分细致,那就应该不会发生事故,说明事故是能够被人控制的,而具有“偶然性”就说明不能被控制,所以,如标题。。。。 作者已经改好了“ 这四条作为安全科学的基本 ...
43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安全专业(本科)应该进一步重新规划
热度 1 傅贵 2012-8-23 23:18
2011年9月14日教育发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修订二稿) 》中,除了安全科学与工程类(0829)的安全工程(082901)外还有下列安全相关专业: 0306K公安学类的030614MK国内安全保卫 0809计算机类的080904K信息安全(工学、理学) 0822核工程类的082202核安全工程 0827食品工程类的082702食 ...
4629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