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光环已褪尽 蛰伏待新生
2012-10-8 10:46
光环已褪尽 蛰伏待新生
特约撰稿 / 吴新华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料能源存量逐渐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始被重视,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类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 ...
27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稀土:掌控未来高新技术的钥匙——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热度 2 2012-8-22 09:09
稀土:掌控未来高新技术的钥匙——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文 / 本刊记者 黄晓艳 单晓钊 摄影 / 吕学谦 面对中国稀土分离技术早已领先世界,使我国优质高纯单一稀土产品却大量廉价出口,使稀土资源大量流失的严峻形势,中国科学院的资深院士徐光宪心急如焚,亲自奔赴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和四川攀西冕宁矿区考察,并联合师昌绪等 14 位院士两次向 ...
554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2012年8期目录
2012-8-21 09:37
2012年8期目录
观点 OPINION 22 制度、创新与产业转移的实现 前沿 FRONTIER 24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封面专题 COVER STORY 30 珍稀资源 守土有责 32 中国稀土的战略性突围 专家视野 34 稀土:掌控未来高新技术的钥匙 — —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40 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 — 访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杨占峰 46 掌握稀土话语 ...
28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稀土的战略性突围
热度 3 2012-8-20 15:45
中国稀土的战略性突围
特约撰稿 / 段小华 中国稀土被推到风口浪尖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无奈。从上世纪 50 年代将稀土元素提取列入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以来,在历届政府的持续努力下,我国稀土资源开采、萃取和综合利用取得了多项突破性创新,一跃成为全球成本最低、品种最全、 ...
377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2012年第7期目录
2012-8-6 10:54
2012年第7期目录
观点 OPINION 22 技术创新 告别作秀 前沿 FRONTIER 24 对欧盟“地平线 2020 ”的思考 封面专题 COVER STORY 28 行进中的新能源汽车 30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专家视野 32 追求高技术不能脱离市场需要 ——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
30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热度 1 2012-8-3 13:4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吴新华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虽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它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HEV )、纯电动汽车( BEV ,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 ...
32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智能电网 创新为本——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
2012-5-22 09:02
智能电网 创新为本——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
“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实施智能电网的配用电顺序安排很重要,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应该有条件、逐步地进行突破,产业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一再强调。面对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发展热潮,余院士更有自己的思考:“我个人觉得智能电网目前最主要 ...
38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2年第5期目录
2012-5-21 11:12
2012年第5期目录
观点 OPINION 20 什么才是创新的基础? 前沿 FRONTIER 22 技术与资本互动的历史分析及其建构 封面专题 COVER STORY 26 智能电网:从创新到发展 28 智能电网 —— 值得几代人为之奋斗 专家视野 30 智能电网 创新为本 —— 访中 ...
257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智能电网——值得几代人为之奋斗
2012-5-18 09:16
智能电网——值得几代人为之奋斗
特约撰稿 肖立业 自从 19 世纪末人类发明了电力以来,便有了电网。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电网的输电电压达到了 220 千伏,发电机组以汽轮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为主,其单机容量大约为 10 万千瓦左右,电网以独立电网为主。此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电力需求量日益增长,加之技术的进步 ...
28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