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wt

博文

全光纤多参量地球物理监测设备在普洱市大寨地震观测站成功下井

已有 6973 次阅读 2011-12-16 14:55 |个人分类:现场|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地震, 光纤, 钻孔应变, 地球物理设备, 普洱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的支持下,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系统实验室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全光纤多参量地球物理监测设备”,并在普洱市大寨地震观测站成功下井。

下井现场照片


地震监测室内的光纤监测系统

   高性能的地球物理监测设备能够为地震的预测预报提供高质量、可靠的观测数据。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震观测向着高分辨率、高精度、多参量的方向发展,对观测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观测设备采用电学原理,动态范围小、抗电磁干扰和雷击能力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了全光纤多参量地球物理观测设备的研发。全光纤地球物理观测设备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性强、抗雷击、耐高温高压、无漏电的优点,能够实现多参量测量,特别适合深井观测。

   半导体所光电系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对国外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证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采用光纤激光技术的系统方案。经过刻苦攻关,课题组突破了光纤激光器关键器件的研制以及高灵敏度封装与多参量集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全光纤多参量地球物理观测设备,申请发明专利4项。该设备设计使用深度达1000米,设计使用温度120度,可实现地温监测、3分量地震加速度监测、地应变监测、地声监测,通过一根传输光缆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室。

   201199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张文涛副研究员、北京市地震局徐平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刘文义研究员、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李丽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彭华研究员、云南省普洱市地震局局长白宝荣对全光纤多参量地球物理观测设备进行了下井方案论证和下井前测试。910日设备成功下井。20111130日,在普洱市地震局白宝荣局长和王跃民副局长的陪同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张文涛副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对监测设备进行了升级维护。

   高性能全光纤多参量地球物理观测设备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也标志着新一代地球物理观测设备已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工程应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5718-519070.html

上一篇: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参加研究生导师培训
下一篇:光纤传感半月谈(7)——第三届亚太光学传感器会议(APOS 2012)
收藏 IP: 222.129.234.*| 热度|

2 张伟 何全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