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den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rdening 简单而专业

博文

让更多枯枝落叶变土壤“面膜”

已有 4803 次阅读 2014-12-21 14:49 |个人分类:园林绿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有机覆盖物, mulch

有机覆盖物(mulch)是利用各种有机生物质材料,如森林采伐剩余物(松树皮、碎木片等)、城市绿地修剪养护产生的树枝等,经过粉碎、加工处理后,铺设于栽植植物的周围,起到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表扬尘、增加土壤肥力、抑制杂草、促进植物生长,并有利于装饰美观等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PM2.5备受关注,地表扬尘作为重要污染粉尘源,通过地表有机物覆盖裸露地表,减少尘源,吸滞粉尘,对控制大气粉尘污染具有投资少而效果佳的作用。而且,有机覆盖物也能通过配位固定作用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毒害,在生态修复中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有机覆盖物的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近日,看到《文汇报》刊登了几位好友介绍推广有机覆盖物(mulch)应用的报道,很有现实意义。特转载于此,并添加若干文字内容及实例照片。


附文:

让更多落叶变土壤“面膜”


秋叶化为春泥,枯枝融入大地,这本是自然循环的重要过程,但城市中,生命接力却常常中断。眼下,有识之士正在推动枯枝落叶回归土壤,可进程并不顺利。

这两天,上海华谊集团为旗下新园区的绿地做了一次新奇的面膜:在植株间隙,原本裸露的土壤被大片红褐色絮状物覆盖,将枝叶烘托得分外好看。

土壤专家、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方海兰说,面膜学名是土壤有机覆盖物,由枯枝落叶和修剪下的枝条等加工而成。除了改善景观,它还能改善土质。城市中,由于落叶被大量清扫,土壤得不到反哺,常常营养不良。有机覆盖物应用后,它所含的有机质和营养成分会逐渐降解、入土,重现自然界的叶落归根

不仅如此,被覆盖的土层,大风吹不起,雨水冲不散,能有效地抑制扬尘。市环保局的数据表明,扬尘对上海PM2.5的贡献率超10%,甚至高于工业锅炉。因此,有机覆盖物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对有机覆盖物研究了多年的方海兰介绍,美国称其为摩奇(Mulch,它家喻户晓,随处可见,市场规模高达80亿美元,许多州甚至立法强制使用,目的就是保护土质、抑制扬尘。然而,国内对它还相当陌生。知名园林设计机构东联集团国际生态中心主任仇银豪介绍,今年他才第一次在某个新规划绿地项目中,说服业主使用摩奇。在上海,土壤有机覆盖物只是零星可见,应用面不到1%

瓶颈是价格吗?较早在国内生产有机覆盖物的上海摩奇园林公司负责人王星说,即使不考虑生态和景观效应,由于它有助于土壤保湿,减少绿地对水的消耗,同时抑制杂草、减少养护,投资很快就能收回。

是顾虑安全吗?国家林业局城市林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成研究发现,有机覆盖物不会提升病虫害隐患,至于消防问题,南方城市也不用多虑。

最大的障碍是观念。方海兰说,为减少裸土,国内城市绿化长期以满目苍翠为目标,普遍采用密植方式,连大树底下也要铺满草坪。但密植透支了土地的生命力,也无法为植物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其实并不可持续。方海兰调研过沪上一些林带发现,短期内,密植带来的景观效果尚可,但后期,树苗总是一副小老头模样,越长越衰。

如何对待枯枝落叶,反映了城市的管理和气质。今年,上海越来越多马路推广落叶不扫,以尽可能地留住秋韵。但方海兰提醒,不扫只是让枝叶在街头暂时多停留一会,如果无法循环利用,最终仍会给城市的垃圾处置带来压力。市园林所的一项调研表明,在上海,每年的自然脱落或者修剪的枝叶总量达50万吨。作为应对,部分城区将粉碎后的枝条混入落叶堆肥。如果将它们转化为土壤有机覆盖物,应该会带来更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方海兰建议,为推动落叶经济,提升生态文明,国内应借鉴国外经验,为土壤有机覆盖物的应用提供立法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大研究和推广力度。她说,很快,由市园林所主编的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就将出台。

 本文刊登于20141218 《文汇报》,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张懿

应用实例:


  有机覆盖物在街头绿地的应用


  有机覆盖物在公园林下的应用  


相关博文:

枯枝落叶可化“废”为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465717.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8415-852771.html

上一篇:大兴安岭典型森林景观*
下一篇:太湖落日
收藏 IP: 114.91.111.*| 热度|

7 张珑 朱晓刚 刘全慧 赵建民 杨正瓴 陈楷翰 蔡庆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