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gyu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engyu2011

博文

读经典与科研

已有 3387 次阅读 2012-4-20 00:16 |个人分类:课堂心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阅读, 读书报告, 系统论, 经典, 学习任务

     最近总有个想法在头脑中打转,就是如何为科研而有效读书?此想法何来?倒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来自于一堂系统哲学课。担任系统哲学课的导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那就是回去读一本贝塔朗菲写的书,叫做《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课前经过与同学们讨论,决定分成四个小组,由每一个小组同学负责一到三章。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该书的章节内容。首先是第一组的同学上去讲一般系统论的导论和第一、二章。从讲课同学的讲课内容中,导师提到我们缺乏读经典著作的意识。理由是我们讲课把握不到点上,即一些重点我们忽略了,过于囫囵吞枣和流水线式的讲解。后来老师就指导我们怎么样进行一个经典著作的阅读,简单来说就是逐字逐句阅读,扩展性阅读。

回头想想本科的学习,除了一些经典著作选读之类的书以外,还真没看过多少原著。有时候想想,既然是大家公认专业内的原著,那为何大家没有去阅读呢?是畏难情绪在作怪还是没有意识去阅读?我个人偏向于后者。本科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去阅读原著,我们大部分时候都选择了去看一些概论的书。这类书经过作者的整理,已经把一本经典书的精华提取出来。我们更愿意去接受这个精华,因为我们潜意识觉得我们省了很多功夫。不过渐渐地我们形成了容易接收东西而不是去创造东西的思维,渐渐地我们对权威没有了怀疑,渐渐地我们失去了批判继承和创新精神。相反,如果我们有意识去阅读原著,把“精华”还原回书中,情况就大为不同。首先,我们会知道“精华”是怎么来的,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作者是如何进行的。其次,我们形成了独立研读精神和能力,对作者论证的材料我们会进行分析,会觉得合理与不合理?事实上,知识无限,人总要不断地面对新材料和新知识。如何有效地获取新知识,难道要依靠老师?毕业以后无师可靠,靠谁?还是要依靠自己形成的研读和写作能力。这个和教育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相符合的,也是本人十分推崇的。

 回头想想,本科时候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接收学习。我想那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去到教室“装知识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去装知识,知识就没有了更新,那么人类的知识如何丰富发展呢?总归有些人要跳出装知识这个圈子,走上了研究新知识这条道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这就是研究生的使命,研究生就应该具备这种使命感去研发新知识。

 不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结合。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这种相对性给了我们批判继承奠定了合理性和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发展。如何发展需要每个人结合自身的专业去不断地摸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个人认为读经典是就是形成科研能力的基础。站在巨人肩膀上就很好说明了只有传承精华的基础上才能开拓创新。站得高才能忘得远,经典就是我们站得更高的“垫脚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6304-561436.html

上一篇:一言
下一篇:2012.10.20户外拓展活动心情小记
收藏 IP: 121.8.171.*| 热度|

1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