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建议基金委对另类想法的项目申请免除同行函评
热度 12 秦四清 2011-11-17 20:14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 : 美国科学基金会( NSF )近日设立一个新项目,旨在资助一些具有 非传统想法 的科学研究。该项目在未来五年共提供基金 100 万美元,而且项目申请过程有望 免除同行评审 环节。该项目没有设定优先课题, NSF 现资助的任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均可申请。该项目和传统项目最大不同就是不需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262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2
请别为难“学术儿童和宝贝”们了
热度 5 秦四清 2011-10-29 20:16
今天从王宝山老师的博文 中学到了一个新名词“学术儿童”,如果把硕士研究生称之为“学术儿童”,则大学生们可称之为“学术宝贝”。 先看看这些八零后与九零后的学术宝贝吧,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大部分宝贝们的学习能力都不够, 60 分万岁,比的是“谁穿的漂亮,谁的爸爸是李刚”,别说创新了 ...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440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人才成长的圈养与放养
热度 19 秦四清 2011-10-24 12:22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报道 说“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刘再明告诉记者,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批示,学校决定让刘路( 刘嘉忆是个笔名 )提前大学毕业,并立即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看到这则消息,我想这事应该让刘路同学自己决定好了,别人无权越 ...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6997 次阅读|37 个评论 热度 19
为何重大科学发现易被视为异端邪说?
热度 23 秦四清 2011-10-6 10:44
瑞典皇家科学院 5 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 · 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 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    “ 当我告诉人们,我发现了准晶体的时候,所有人都取笑我。 ” 谢赫特曼在一份声明中说。 1982 年, 41 岁的谢赫特曼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8941 次阅读|40 个评论 热度 23
科研突破需耐得住寂寞
热度 32 秦四清 2011-9-19 00:47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东南大学演讲时说过 “ 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这句话说的很有哲理,对我们的科研有重要启迪意义。 当年爱因斯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0988 次阅读|61 个评论 热度 32
读文献与写基金申请
热度 7 秦四清 2011-9-5 23:46
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对青年学者,在开始做论文前,选择好自己未来要从事的、感兴趣的方向很重要,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方向定好后,要静心阅读一定数量的有关文献,这对决定你的方向是否有前途、能否申请到基金项目、能否做出创新性成果至关重要。怎样阅读浩如烟海的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399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7
和院士如何竞赛?
热度 43 秦四清 2011-8-30 13:40
饶毅 教授 要和院士良性竞赛,以促进中国科技的进步,其出发点很好,但细想起来确有疑问且难以实施。一是怎样比和如何比的问题?二是饶毅不用和今年的候选院士和已当选的某些院士比,胜负已有定论,因为多数人(包括饶毅自己)已认为其学术水平高于或不低于本领域的候选院士,甚至比某些已当选的院士水平高。本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0926 次阅读|85 个评论 热度 43
自掏腰包搞科研值得提倡吗?
热度 18 秦四清 2011-8-20 20:59
看了陈儒军副教授的博文 《自然科学基金老是不中怎么办?》,深有感触。陈副教授为了科研“ 从个人积蓄中投资 30 多万元来开发仪器”,深为 陈副教授为科研献身、为科研而执着的精神感动。试想现在有几人敢这样做? 静心想想,或许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因为对大部分科研人员,尤其是刚进入科研界的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639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18
为何“全国百篇优博”评选中科院会输给高校?
热度 11 秦四清 2011-8-2 19:06
我是中科院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博导,一觉醒来,发现“全国百篇优博”评选结果引发的讨论铺天盖地。下面就我所知道的情况,谈谈“全国百篇优博”评选 中科院 输给高校的原因: 1 、中科院强调发表论文杂志的水平(影响因子)和论文的学术价值,对是否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不太关注; 2 、中科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13811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1
您做的科研工作价值有多大?
热度 22 秦四清 2011-6-19 01:58
就我所熟悉的地质工程领域谈谈,请其它学科的科研人员勿对号入座。以下仅举几例: 1 、某博士研究生在答辩时,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说到“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与某某人的结论一致”。这种工作是证明前人已做过工作的正确性,是重复性工作,虽然有点意义但价值不大,做不做都无所谓。其实,作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7900 次阅读|43 个评论 热度 2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