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科研动机之我见
热度 8 2022-6-25 20:30
科学探索的 动机 分为消极和积极两类。消极的动机(叔本华) 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积极的动机(爱因斯坦,略有改动)是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然后试图用这种图像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 当然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034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科研生活:少即是多
热度 4 2022-6-19 13:22
上世纪 30 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提出“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的设计理念——以简约精炼代替繁复奢华。这种理念影响波及全球——被延伸到了其它各个领域,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实际上,此理念与人们熟知的舍即是得、化繁为简、 断舍离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826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科研突破:化繁为简
热度 5 2022-6-15 13:07
前几天,和一位“青椒”网聊时,我说道:“科研能力主要取决于创造力,而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繁为简能力。”他马上点赞表示同意。 爱因斯坦曾将智慧分为 5 个等级:聪慧、明智、卓越、天才、简单;聪慧的人头脑灵活,明智的人做事有条不紊,卓越的人行稳致远,天才具有卓绝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但是简单才是终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970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科学解析近期四川地震
热度 3 2022-6-11 13:06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22 年 6 月 1 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M S 6.1 地震;北京时间 2022 年 6 月 10 日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 M S 5.8/6.0 震群。昨天,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某记者,围绕近期的四川地震话题,电话采访我,我做了简短的解答(已播出,见 20220610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818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何谓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首要“妙手”?
热度 3 2022-6-8 20:29
2022 高考湖南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围棋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写一篇体现考生感悟与思考的文章。貌似这样“以棋喻理”的文章不难写,但要出彩也并不易。 当年我上高中时,平时的作文一塌糊涂。虽然现在的写作能力比那时有所提高,但毕竟时过境迁,即目前没必要和考生比拼作文能力了,呵呵。嗯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738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什么情况下学者应知无不言或免开尊口?
热度 16 2022-6-5 16:02
维特根斯坦 指出:“凡你能说的,你说清楚;凡你不能说清楚的,留给沉默( what can be said at all can be said clearly, and what we cannot tal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完全搞懂的事儿,知无不言;对自己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的事儿,免开尊口,此时沉默是金。这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0844 次阅读|37 个评论 热度 16
2022年度国基项目评审感受
热度 11 2022-6-2 10:28
近日,我完成了共计 26 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基)申请项目评审任务。我注意到,基金委近年来大力推进基于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价改革,这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申请项目的科学价值。无论如何,我一直认为创新性是首要评价标准,而不同属性分类的区别仅在于侧重的创新形式不同。例如,“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12680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11
从《歌唱祖国》的诞生谈原创
热度 5 2022-5-30 13:31
貌似科学与艺术差异很大,因为前者 具抽象性重理性,而后者具形象性重感性;然而,两者在几方面确有相通之处。譬如,科学发现和艺术诞生均依赖灵感与想象;科学和艺术共同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即求真求美。诺奖得主李政道也曾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56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5
两获诺奖得主的最低调者——巴丁
热度 4 2022-5-28 13:28
迄今为止,仅有玛丽亚.居里(居里夫人)、约翰.巴丁、弗雷德里克.桑格三人两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这三人都具有淡泊低调的行事风格,而约翰.巴丁(以下简称巴丁)尤甚,以至于鲜为人知。 巴丁因 发明晶体管和 建立超导 BCS 理论,分别于 1956 年和 1972 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一个在同一学科 ...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感悟|1316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4
冷眼看填补空白
热度 6 2022-5-22 10:42
看新闻,不时看到谁谁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说填补了某方向的研究空白;不时看到某某的科技成果鉴定结论,说填补了某领域的研究空白。我历来以审辩式思维看待这些报道,以冷眼洞察其真实性和意义。 我们知道,每个研究领域和方向都存在多处尚待开垦或深挖的处女地(空白),但究竟要不要做,取决于其价值,即存不存在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133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