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如何提升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减灾能力?
热度 2 秦四清 2018-8-22 11:31
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生物圈 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当其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我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 暴雪 、 沙尘暴 等 气象灾害 ,火山、 地震灾害 ,山体 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79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论文发表与学术声誉
热度 11 秦四清 2018-8-19 10:59
记得 2018 年 7 月份的某一天,和一帮博士研究生聊天时,有位帅小伙说“秦老师,说实话,我对科研没有兴趣,毕业后打算找家大公司工作,但要毕业,所里有 SCI 论文发表要求,我明年就要毕业了,但论文数量不够,很着急,我想写篇灌水的论文凑凑数,不知您如何看?” 看来,这位童鞋是率真的人,既然问我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9710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11
参加“全国强震趋势与对策研讨会”的侧记
热度 2 秦四清 2018-8-17 09:22
受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邀请,我有幸作为圈外代表之一,于 2018 年 8 月 16 日参加了“全国强震趋势与对策研讨会”,共商防震减灾应对之策。鉴于保密要求,这里不涉及会议“内情”。 作为一名科学家伙,深知“科研不能闷头搞,也得走出去看看别人搞什么”的道理,善于学习和交流也是科学家伙的基本功。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40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基金委人才项目(优青、杰青)改革的建议
热度 8 秦四清 2018-8-4 13:16
想来基金委设立人才项目( 优青、杰青 )的初衷是好的,以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其实,国家设立人才“帽子”的本质目的,是对突破或有望解决某一科技难题的知识分子以激励,鼓励TA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设立的大大小小的人才帽子已有上百顶了,带帽的所谓人才数以万计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0447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代表作”评价制度如何执行?
热度 15 秦四清 2018-7-8 14:51
这两天,认真学习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1 】,注意到在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方面有以下举措: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 代表作 评价制度,注重 标志性成果 的质量、贡献、影响。与以前人才评价指标相比,确实有进步,必须点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9482 次阅读|33 个评论 热度 15
对曹先生“回复”的回复
热度 2 秦四清 2018-5-20 18:39
曹先生的回复: 1、 您的倒数第四段说: “ 如果未来大地震发生在灌县 - 江油断裂东侧的 “ 隐身斗篷 ” 内,由花岗岩(这个得考证)构成的 “ 隐身斗篷 ” ,可是传播地震波的良好载体,在这样的地层中地震波的衰减较小,对成都的影响将会很大。对这个,估计谢干权教授可能想不到。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694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我组研究成果被《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采纳
热度 3 秦四清 2018-5-17 09:11
2017 年4月1日, 中共中央 、 国务院 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通知中将此新区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继 深圳经济特区 和上海 浦东新区 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城市建设和安全是雄安开发的基础, 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承担“千年大计”的安全雄安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雄安位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13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地震科学钻探意义有多大?
热度 4 秦四清 2018-5-14 09:42
最近看了几篇有关地震科学钻探方面的文章,自称 在地震地质、震源物理、地震实验、地震动力学、深部地球物理和长期监测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重要成果。其实这些所谓的成果,从投入产出方面看,严重不成比例;从成果的科学意义方面看,对揭示地震断层作用机理等方面几乎没有价值。这是因为: 1、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632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4
客观的自然科学科研评价标准是什么?
热度 1 秦四清 2018-4-19 09:41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往往从现象描述出发,通过某种逻辑推理提出一个假说或观点,但这种推理有时并不靠谱【 1 】,因为从不同的假设条件或已有的认知出发,即使推理过程严谨,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结论对不对呢?这必须通过试验、观测、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检验,证明正确的为相对真理,错误的为谬误,既不能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0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