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tj

博文

思考:创新型CRO能做些什么?

已有 3014 次阅读 2021-12-21 19:5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思考:创新型CRO能做些什么?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组织,即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科学机构,又称“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五十年前,CRO兴起于美国1,本世纪初,药明康德、睿智化学、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等公司成立,在过去的20年中,一同见证了中国CRO行业的兴起,如今也在快速推进国际化,在药物研发领域,茁壮成长,已然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一体化研发平台。纵观国际大型合作平台如Eurofins Discovery,Evotec, Curia, WuXI AppTec、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等等,大家能做事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外包实验服务。

想一想很有意思,数年前我也思考过CRO做的是什么(科学网—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当时主要是希望对工作内容有些了解和思考,医药研发需要多学科交叉,其中有太多知识和技术需要学习。近十年过去,明显的感觉到全球医药研发市场的变化。全球CRO市场规模增速迅猛,受高支出的研发成本和新冠疫情的影响,近两年明显看到产业逐渐向中国、印度等国家转移。在中国,药物研发政策也有很大调整,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细则、药品上市许可人(MAH)制度、“4+7”集采等陆续出台,体现了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决心,在此期间,国内CRO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也经历了太多的锻炼,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接项目的能力、内部配合承接一体化项目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明显的感觉到CRO的执行能力,要远远强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顺应市场的需求,目前CRO的发展方向,也出现了不同。如下图所示,有的保持着传统的外包服务业务,有的持续拓展新型业务,丰富一体化平台;也有和合作伙伴一同推进项目,寻找新的合作模式;也有转型生物技术公司,开展自主研发,同时与之前的客户保持一定的合作关系;也有的通过投资方式获得收益和产业链的延伸等等。

                     1.png A 3P decision-tree model on the CRO industry2


这个时候我有了一个新的思考:CRO能为中国创新事业,做些什么?

提到创新能力,CRO还是值得炫耀一下的,因为这里平台真的很强,为了应对各种类型的客户需求,需要自身不断提升硬件和软件的能力,乃至综合能力。在高数量的实战训练中,数万名高水平、多经验的技术人员长期积累,衍生出很多自己的系统,如大数据分析、AI计算、CADD、创新实验设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国精准医药云平台、DEL、药物警戒管理系统、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电子数据采集、智能临床开发整合服务等等。但是CRO也有自己的弱势,就是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了服务于客户的具体项目中,受资本和市场的影响,在一些关键领域中的探索,不如科研实验室、不如生物技术公司、不如有自己专注领域的药企投入的研发精力那么多。


CRO能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做些什么?能为中国的本土创新做些什么?

如今的CADD、AI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生信分析等技术、各科研领域组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新奇,也引入很多希望。在大量数据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在某个时期引发质的变化,只是时间问题。在CRO行业中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提质创新、拓宽领域”也是多数CRO选择的路线,储备新型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开拓合作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并开拓国际并购市场、拓宽业务领域等多种手段,完善一体化平台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业务。这样的路线在过去的二十年,在应用领域有很多的突破,降低了行业做药物的门槛,也提升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也孵育出来多个市值过千亿级的企业。如果能让如此广阔的平台,与中国从事基础研究的单位相结合,应该能为之送来一股春风,快速推进我过创新发现过程,并让在实验室中孵育出的想法有机会得到实际需求的检验,有望在基础科研领域有中国的突破。


CRO能为生物医药的人才培养,做些什么?

CRO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力要求较高,反过来人才技能之高下直接影响公司能否成功。目前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各个领域都处于人力匮乏的阶段。根据过往招聘和培训的经验,CRO对人员在技能和应用方面上的培训速度和质量,更有经验。从实习生、专科生到本硕博,各个领域的人在CRO公司里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且身边多个项目不断运转,耳濡目染也能接触到很多有应用价值的理论和技术。在于不同项目的深入合作中,涉及到靶点和机制的调研、药物化学、计算化学、合成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毒学、酶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毒理学、药物活性评价、药物申报、药物临床设计等等,CRO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储备年轻人才作为后备力量也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CRO能做非常多的事情,能让有才能之人充分发挥能力,舞台之大,取决于自己的格局和能力;也能让刚毕业的各层次毕业生,认识到行业的需求和发展,是继高等院校之后另一个值得前往进修之地,快速提升自己的视野与能力;也是在校生可以接触世界和行业的窗口,早日接触知识的应用价值与实际需求,更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学习观念。


CRO能为新靶点发现、转化医学、中药国际化等方面做些什么?

谈到靶点和方法,CRO绝对拥有话语权。根据各大试剂供应商的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试剂和耗材的流向,是CRO类型的公司和制药公司。说到公司的平台,CRO经营靶点范围更广泛,使用技术众多,生物和化学领域对各种试剂、各类设备的需求随着日益增长的业务都有显著的增加。但是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靶点?或是老的靶点发现新的机制?这里仍需要很多合作和投入,需要继续探索。有很多原创性的工作源自基层的科研院所,但是在应用转化上却是有很多壁垒,资金、技术和推广等层次都有些资源不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专研FIC药物的发展。提到这里,中国中草药、民族药、民间配方等多形式的历史食疗方式,加以探索,也会融合出很多创新。中西药的结合,临床上看到二者联合可缩短疗程、加速病情恢复,实际应用也是一种创新。如何在活性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也是CRO和各个行业可以考虑的事情。提高科技转化率,提供新的药物发现流程,也能助力中国创新,也为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机会。

在临床研究上,国内的CRO企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3如何有效的开展临床试验,选择合适的人群评价药物的临床表现,AI计算逐渐也凸显出一定的优势。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结合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的发现及诊断学的发展,精准医疗的进程也会加快速度。


CRO能为大众科研做些什么?能为中国科学技术做些什么?

试想一种场景:年轻的学者在国外求学多年,发过一些高水平的文章,开启归国建立实验室、申请基金、招收学生、发表文章、晋职升级的生活,这里面有很多地方,如果年轻的教师能利用到社会上已有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家在国外求学时的水平,无疑是对中国创新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如果能为国内各大高校中的年轻教师、PI,提供高端的研发平台,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兴趣,将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基础研究,需要不断的持续,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有交叉,需要后继有人。如若社会上的研发平台能让大众教师有更简单的方式接触到,让人们不再畏惧科研的门槛,我想很多原创性的工作也会有人去开拓。这种时候,“PI(顾问)-Biotech-CRO”三方的合作模式,以公司的形式推进,或许能让一些原创科研进一步延伸。

 

2.png

Collaborations between CRO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4

过往的经验,CRO与大的药企、生物技术公司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合作较多,也有和学术界、医学界之间的合作。在服务行业深耕多年,为了提供能用于申报的数据和服务,CRO企业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严控数据质量关,缩短测试周期,加快研发速度,这些经验,都值得基础研究参考。CRO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能投放一定资源支持国内的基础研究,基础学科建设,扶持大众科研,能将部分经验传送给基层的科学工作者,让科学研究也能从大山里走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是一件值得为之奋斗的事情。

在国内鼓励创新研究的大环境下,一大批致力于创新性研究的生物技术公司涌现出来,公司的核心成员拥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在各大药企有过成功的药物研发经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此经验丰富的前辈开启新的公司征程,大家的目标应该不是为了讲故事。当下是个非常好的研发时代,政策、资本、平台、经验,都利于大家开始创新型的研究工作。CRO在这个环节依然是个关键的玩家。


CRO能融合哪些领域?能交叉出哪些新学科?能为中国制造做些什么?

CRO经过多年积累,有了许多平台,如分子砌块、化合组学、DEL、多肽化学、SPPS、LPPS、小分子文库、杂交瘤展示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抗体研发平台、ADC研发平台、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人源化抗体平台、kinase panel screening、GPCR panel screening、safety panel screening、CRISPR通量筛选平台,大数据平台、CADD、SBDD、FBDD等等,结合生命科学领域新兴的技术、试剂、设备、产品,检测方法、原材料,还有爆炸式信息容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等,可以说当下的科研实力之强是史无前例的,这些进步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可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的产品有几多?高端核心技术有多少?试剂和设备的应用有多少来源国产?

CRO提供了平台,更像是细胞中的接头蛋白(Adaptor)或是支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为大家搭建了一个融合交汇的地方,能让先进生物技术有机会碰撞、整合,让各种试剂和设备有磨合平台,让理论和方法有反复验证的机会,关键是当众多信息不断交汇碰撞之后,会有更多产生创新的可能。CRO贯穿新药研发始终,今后也会进一步融合科研转化技术的源头,会是推进国产开发的重要平台之一。CRO为中国的创新事业需要做的事还很多,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坚持而积累。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CRO+的时代,已经到来!

CRO行业的自我迭代,我也在不断思考,我们需要加什么,才能真正在行业内突破?爱思益普生物由Ion Channel Explorer起步,希望通过Innovative CRO+ Explorer的姿态前进。作为CRO+概念的探索者,试图在Bioscience这一个点上,成为科学家、知识、技术、仪器设备、能力等等交汇融合的交点,以新的理念突破传统CRO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外包服务行业,而是日新月异,开拓创新!爱思益普生物会跟随国家创新的脚步,发挥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的光和热,望我们能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中国的创新,中国制造,做出自己的努力!


 3.png 

 

CRO+,意味着什么?具体能做些什么?需要我们的行业更多思考。

(未完待续)

 

注:以上论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Reference

1          C.B.Spainhour.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Encyclopedia of Toxicology (Third Edition), 1030-1033, doi:10.1016/B978-0-12-386454-3.00965-9 (2014).

2          Huang, J.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re Seeking Transform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Value Chain. ACS Med Chem Lett 10, 684-686, doi:10.1021/acsmedchemlett.9b00046 (2019).

3          Symes, Y. R. & Modell, J. G. What Drug Development Sponsors,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Investigators Can Do to Increase Diversity in Clinical Trials. J Clin Pharmacol 60, 281-283, doi:10.1002/jcph.1530 (2020).

4          Steadman, V. A. Drug Discovery: Collaborations between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CS Med Chem Lett 9, 581-583, doi:10.1021/acsmedchemlett.8b00236 (201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1539-1317572.html

上一篇:随想:我能为年轻人做些什么?
下一篇:峰回路转,灯火阑珊 ——记POLQ MMEJ reporter assay 优化历程
收藏 IP: 124.64.2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