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一观察、二追踪、三采取行动
热度 26 2015-3-3 16:06
大家以前过铁路道口时,一定注意到有个牌子,写着“一停、二看、三通过”。就是告诉大家:先停一停、看一看有没有火车过来;然后再决定如何行动。这原理同样适用癌症治疗!但可改为:一、观察,二、追踪,三、采取相应行动! 应该说,笔者是在长期临床观察基础上得出这么一个某些人看来可能是惊世骇俗的结论的。上个世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379 次阅读|27 个评论 热度 26
面对癌症,最根本是让人活下去
热度 26 2015-3-2 16:02
癌症,尽管 3000 年前尸体上就有,但在过去很罕见。 18 世纪,癌症只占死亡率的 0.75% 。在当今中国,每年新发病人数 306 万,死亡 220 万,已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过去 30 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近一倍。 中国癌症谱已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癌症的流行学特点: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254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26
癌症康复的三大目标
热度 25 2015-2-27 15:18
任何治疗手段,都是为了完成目标而设置的措施,目标的设定才是终极的、重要的,决定手段与方法的。癌症的治疗也一样,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康复或治愈),就会选择怎样的手段。 癌症的现代医学综合治疗,不仅仅是指治疗方法与手段的综合(整合),也涉及治疗的目的及效果评估的综合性、多元性。对此,有必要先作一阐述。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890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25
斯托克代尔悖论与肿瘤康复
热度 25 2015-2-15 16:42
1965年,美国海军上将斯托克代尔在越战时被俘,关押在河内希尔顿战俘营里。作为被俘的最高级别将领,斯托克代尔没有受到任何优待,先后遭受了20多次拷打,曾一度怀疑自己能否活着出去,直到8年后获释回国。与此同时,关在同一希尔顿战俘营里的其他美国战俘,大都比将军年轻得多,身体状态也要好的多,却大批很快就死了。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729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25
康复治疗:癌症的第二治疗
热度 26 2015-2-10 14:55
几年前,在上海的一次肿瘤学术会议上,有学者报道说:他们的分析表明,癌症患者的人均医药费用支出中,40%是用于生命最后一年;而其中40%又是用于临终前最后一月。80%的癌症患者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 但是,同时的调查表明:多数癌症患者在被问及治疗结束出院后,要做些干什么时,都很茫然!有的认为治疗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398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26
癌症患者如何进入病人角色 [
热度 24 2015-1-21 16:32
1、告知患者,慢性病系“成也自我,败也自我!”其发生过程中自我因素极其重要。能否有效控制,促其康复,往往取决于自我能否清晰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作出积极而多方面的持久努力,配合康复治疗。 2、《黄帝内经》指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癌症的控制是个长期的、带有一定痛苦的过程,若患者讳忌医药,或矢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381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24
科学第一,还是人道为先?
热度 27 2014-12-1 14:52
乍一看,这像是个伪命题。“科学第一”和“人道为先”能扯在一起吗?当然是“科学第一”咯,这还用说吗!我们天天讲科学,科学就是一种生活选择和原则立场!这就是我们接受的教育。 其实,多数情况下两者是相配的,不抵牾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两者不见得合拍,这时候,我们的确是要好好思考思考:两者间谁先谁后。尤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695 次阅读|27 个评论 热度 27
“逆时针”心理效应,重返最佳状态
热度 24 2014-11-28 13:23
八十年代的我在电视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当时台湾有叫做“百年国会”,很多“国会”的议员都已是八、九十岁,甚至近一百岁的老人了,大都是从大陆过去的;他们在台上的兴致都很高,看上去身体都不错。改革开放之初,大陆的全国人大、政协主席台上就坐的也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而且这些老人的名字我可以叫出一串,且他们也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435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24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