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肿瘤是种心身相关的慢性病

已有 2780 次阅读 2014-7-9 13:4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style, blank, target, 慢性病, 全世界

2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西式饮食习惯的扩散、烟草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变化,癌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全世界努力携手积极对付癌症,已经过去50年了,耗费了巨额的资金,结果肿瘤患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在美国一学者预测,今天活着的人们当中,将有40%在生命的某一时刻将被诊断为患有某种形式的癌症;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0%。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曾预测:美国国民若平均期望寿命达到90岁,那么,男性将有47%最终死于癌症,女性则达32%。这一切增加了人类对肿瘤的恐惧心理。

 

一、WHO的新共识:癌症只是种慢性病

其实,基于新的研究结果,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定:癌症的发生,是一种与生命延续相伴随的生理现象。多数情况下,它与衰老形影不离,是人类衰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果,故高龄老人普遍存在癌前病变或肿瘤。另外一些情况下,癌症则是源于基因变异或炎症及各种有害刺激(如烟、酒、辐射等)的反复作用所诱导的生理异常,是提前出现的异常。基此,有人调侃地认为:“癌症是上帝为了自然的‘和谐’所预设的调控程序,以免地球生‘癌’(意指人口失控,地球不堪重负)”。

肿瘤问题是世界一大难题,它不仅是医学的,也是社会的、全人类的共性问题。过去,人类过于自信,一味地想征服癌症,采取了许多极端的措施。然而,结果却令人心寒。故始自20世纪后叶,人们开始对防治癌症的战略模式进行检讨和反思。恰逢同时期世界范围内现代高科技快速发展和新一波的人本主义崛起,催生了人们呼吁医学模式的变革,医学观念也随之正经历着改变。与之相关,人们强调肿瘤的防治同样也需如此,需调整战略,变革思路与观念。并相信,随着观念的转变,将会让人类应对肿瘤更有了希望。

十多年过去了,美国肿瘤学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癌症患者治疗后的5年存活率平均已达65%以上;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省市,癌症患者治疗后的5年存活率也达到35%以上,这为把癌症作为慢性病来处理提供了可能。人们越来越坚信:利用现代医疗科技,使病灶保持稳定水平,并减小其对机体的破坏,使病情不发展,将可能是肿瘤治疗中利益最大,损害最小,从而是最可行的方法。

鉴于已有的进展和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起把癌症明确定义为一种慢性病。认为对多数肿瘤患者来说,他们患的只不过是一种与冠心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可能诊疗比较棘手,治愈有难度,但绝非不治之症。有时候恶性肿瘤还比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好得多!因为已有不少肿瘤患者5年以后可完全稳定、甚至治愈,不再需要定期用药。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却只能终身服药。

 

二、应对措施需要改变

为什么仅是癌症令人闻之色变呢?这是因为过去人们错误且习惯性地将其视为一种存活期很短的致命疾病。因此,竭尽所能地运用各种极端的创伤性手段试图“挽狂澜于即倒”,而且,无休止地给以打击,终于,许多患者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度治疗。这就是过去对付癌症的“寻找与破坏”模式。其实,事实让人们醒悟到癌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加强预防、早发现、合理且适度治疗,把癌症当作一种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来对待,从“寻找与破坏”的观念转换成“靶向与控制”,建立“与癌症共生存”的思路,目标设定为有效“控制”,并兼顾心理社会等的综合因素,常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以上是国际医学界的新观点与治疗的全新理念。作为健康教育,要使我们普通人群了解的是:人的一生都是与疾病共存的。人类面对历史上重大的公共健康事件、当前面临的外部危险、人体自身变化引发的新的疾病谱,使人们一直在了解、寻找、探索、预防及治疗疾病之路。

过去,人们对待癌症的治疗观点是“斩草除根,完全消灭”,为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术或超根治手术、大剂量无休止的化疗、放疗,即便病人毒副反应严重、赔上身体老本也在所不惜。这样的过度治疗观点已经明显不符合现代医学理念。尽管对一些慢性病、包括癌症,短期内不会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治愈方法,但是把癌症等的危害缩减到人们能够容忍的慢性病之类状态,则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和减少癌症对生命的危害,绝非不顾病人具体身体状况而进行过度戕伐。

美国癌症研究所所长安德鲁•埃申巴赫在其网站上所说:“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力争使癌症成为一种人类可与之共存,而非置人于死地的普通疾病。”为此,他向全美的癌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项挑战性任务:使人类在与癌症的斗争中首次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不只求速效,更求长期稳定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累积的结果。而且,致癌因素不仅有着明确的诸如基因缺陷,或内外致癌物诱发等生物学及理化等因素,同时,社会的、心理的、行为的、人文的因素也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或多或少不可忽略的作用,特别是精神心理状态。因此,它虽严重威胁生命、但若对策合理,兼顾的癌症多环节的复杂特点,借助包括心理及行为干预等的有效措施,它却也是容易预防并可以控制的疾病。

肿瘤不属于临床急症。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都明显延长,不少是以“年”来计算的,长期生存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一些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患者最终不一定死于癌症,即使进入中、晚期阶段也能有较长的带瘤生存时间。在这样较长的一段时期,患者需要医疗救助,而且需要专科医生给予指导,随时解决影响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诸多问题。但是,我国目前临床专业分科过细,涉及肿瘤的也有诸多的学科,医生多半是在各自的分科专业领域中越钻越深,却很少顾及整体,也常常不能做到全面统筹,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而一些专业化的治疗方法所需的阶段治疗时间又很短暂,如手术及介入治疗只需住院十几天,放、化疗多在12个月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则缺乏再次治疗的指征。患者在迷茫中有病乱投医,常会误入歧途,不仅心身造成巨大痛苦,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错过合理治疗,生命更加缩短,人财两空。因此,肿瘤患者的合理治疗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癌症是一种心身相关的慢性病,从发现起,治疗可能要花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强调:不只求速效,更求长期稳定。在临床中,我们强调对每一个病例都要从多角度全面评估病情,然后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综合治疗方案。用较少的钱治最大的病,用较简单的方法、最小的治疗痛苦代价获得最佳的整体效果,“求最大善果,求最小恶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些癌症患者可能需要在其生命中长期接受治疗,这恐怕难以想象。但是将癌症维持在可控制的状态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量生活得更好和更长久。在2l世纪,我们可能不会治愈所有的癌症,但是我们可以很好地与它们“和平共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00-810315.html

上一篇:四季饮食微调助养生
下一篇:第二治疗:康复应有五大组合
收藏 IP: 116.226.25.*| 热度|

4 郑永军 hejiye Vetaren11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