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给生活鞠一个躬
王从彦 2016-4-21 11:55
作者: 王从彦 生活无非是吃喝拉撒 一日又一日 了无心意 不管我们是否感到自在 我想我们还是向生活鞠一个躬吧 ! — 恭恭敬敬的 要知道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随心所愿 不要给生活太多的期望 也不要给自己太多的理由 生活从来都是轻轻来 然后轻轻去 了无痕迹 我们所 ...
个人分类: 六月雪诗词|22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东营黄河三角洲旅游区
王从彦 2016-4-19 08:23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处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 5450 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 10 公尺以下。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陆 ...
个人分类: 六月雪风景|24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好好走自己脚下的路
王从彦 2016-4-11 08:10
作者:王从彦 人都是不小心被带到这个世界的 学步 上学 恋爱 生子 衰老 一大堆事情做完了 然后又不经意间被带到了 另一个世界 人生挥手间 何处寻觅自我 顾盼驻眸处 曾经花开花落 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来去 一如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
个人分类: 六月雪诗词|21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南通大学
热度 1 王从彦 2016-3-31 07:59
南通大学坐落于素有“江海明珠”、“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 1912 年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2004 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 ...
个人分类: 六月雪风景|23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镇江焦山碑林和瘗鹤铭
王从彦 2016-3-29 08:12
焦山系镇江“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位于镇江市城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 71 米,周长 2000 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 ...
个人分类: 六月雪风景|4157 次阅读|没有评论
镇江焦山古炮台
热度 1 王从彦 2016-3-24 15:02
焦山系镇江“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位于镇江市城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 71 米,周长 2000 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 ...
个人分类: 六月雪风景|4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分手
王从彦 2016-3-23 08:52
作者:王从彦 有时候两个人走着走着 不知不觉的便成了一个人在走 一转身 彼此变成了永久 不再回首 …… 注:本博文图片源于网络。特在此致谢!
个人分类: 六月雪诗词|14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镇江焦山桂苑书法
王从彦 2016-3-22 08:45
焦山系镇江“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位于镇江市城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 71 米,周长 2000 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 ...
个人分类: 六月雪风景|2307 次阅读|没有评论
镇江焦山乾隆行宫
王从彦 2016-3-20 09:07
焦山系镇江“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位于镇江市城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 71 米,周长 2000 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 ...
个人分类: 六月雪风景|34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镇江焦山定慧寺
王从彦 2016-3-16 08:40
焦山系镇江“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位于镇江市城区东北,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 71 米,周长 2000 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 ...
个人分类: 六月雪风景|32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5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