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告别曾经的时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xue623

博文

生物的种内关系 精选

已有 17211 次阅读 2016-9-17 09:02 |个人分类:自然之旅|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1. 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如斑马为了抵御狮子等敌人的进攻和捕食而进行群居。



再如在繁殖季节,雄性掘穴蜂之间会发生争斗,取得胜利的方能与雌性掘穴蜂交配。



2. 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

(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初始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表达式为:

Y=w×d

Y: 单位面积产量

w:个体平均重量

d:密度



(2)3/2自疏法则(Yoda's3/2 law)

动物的死亡率有的与密度有关(K选择者多见),有的与密度无关(如气候引起的死亡,r对策者多见)。而植物的死亡率一般均与密度有关。

同种植物的密度引起的死亡称为自疏(Self-thining),由其它伴生植物密度引起的死亡称为他疏(Alien-thinning)



高密度导致种群自疏时,存活个体的平均株干重(w)与密度(d)的关系表达为:

w = Cd3/2lgw=lgC3/2lgd

一般情况下,C3.54.3



3. 领域(Territory)与社会等级(Social hierarchy)

(1)领域

动物的个体、家庭,甚至社群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个体侵入的空间。



领域的特点:

领域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且大小可调整。



领域受积极保护。

领域的使用是排他性的。



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领域大小须以能保证供应足够的食物资源为前提。故动物越大,需要资源越多,领域面积也就越大。



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食肉动物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动物大,且体重越大,其差别也越大。原因是食肉动物获取食物更困难,需消耗更多的能量。



领域面积和行为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2)社会等级

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现象。



如昆虫的社会组织高度发达,重要特点是分工与合作。分工表现在行为、生理和形态上,使社会中的成员在职责、行为和形态上分为各异的“等级”。如蚂蚁,有专司繁殖的蚁后(生殖腺膨大、具特异的性行为),专司保卫的兵蚁(性腺退化的雌蚁,具强大的口器),专司采食、养育后代、修筑巢穴的工蚁(性腺退化的雄蚁)



社会等级支配—从属关系的基本形式:

独霸式:群体内仅有一个个体支配全群,其他个体均服从于它而不再分等级,如狮群。

单线式:群内个体成单线支配关系,甲制乙,乙制两……以些类推。

循环式:甲制乙,乙制丙,而丙又制甲。



社会等级的优越性:

种群稳定、少争斗;生长快,生产率高。



优势个体在食物、栖所、配偶选择中均有优先权,有利于种族的保存和延续。



保证首领的权威性,对整个种群生存斗争具有积极意义。



4. 他感作用:植物的生化武器

(1)他感作用(Allelopathy)

指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对同种或异种生物发生影响的现象,如北美的黑胡桃抑制离树干25 m范围内植物的生长,其根抽提物含有化学苯醌,可杀死紫花苜蓿和番茄类植物。再如松柏类植物的叶片富含多酚类物质,故其周围少杂草。



(2)植物排出分泌物的方式或途径:

挥发。

淋溶。

根的直接分泌。

残体分解。



(3)他感作用的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膜透性。

影响细胞分裂。

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

影响呼吸作用。

影响植物激素活性。



(4)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

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如歇地形象。

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



5. 利他行为(Altruism)

指一个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如白蚁:巢穴打开时,工蚁和幼虫向里移动,兵蚁向外移动围堵缺口。再如蜜蜂中的工蜂保卫巢时放出毒刺而自杀。


再如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有一种名叫蜜蚁的蚂蚁,特别喜欢有蜜源的植物。一旦遇上就狼吞虎咽,吃得肚皮胀到最大限度为止。这并不是它贪吃,而是在饱餐之后立即赶回蚁巢,碰上没有进食的伙伴,便主动吐出一点蜜来供它们吃,有时竟把胀鼓鼓的一肚子蜜汁全部贡献给大家,致使自己饿瘪了肚子,也毫无怨言。



地中海产有一种色彩斑斓的鱼,当地人称它为“海中鹦鹉鱼”。这种鱼有一个奇异的特点,就是当它们被渔人的诱饵钓住时,其同类们会立刻起来救助,甚至会咬断鱼索,帮助受难者脱险。



羚羊也会出现极端的利他行为。当一群羚羊被许多盗猎者追赶到悬崖边,对面是平缓坡地,但前面有宽阔深沟阻隔,羚羊难于跳过。很快就会被捕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羚羊群忽然分为老少两组。只见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着老羚羊到悬崖边,它们似乎讨论了什么。接着年轻羚羊后退几步,刹那间冲到悬崖边纵身腾空而起,老羚羊紧接着也冲出悬崖。年轻羚羊跳得高,老羚羊跳得低,当年轻羚羊从高空落下来时,正好落在老羚羊背上,它趁势一蹬,又一次跃起跳到了对面山坡上。年轻羚羊得救了,而老羚羊坠入深谷。后面的羚羊纷纷仿效。老年羚羊坠崖牺牲了,而年轻羚羊得救了。但是,种族却得到了延续(此故事不知是否真乎?)


动物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是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基因的天性是自私的,但是由于近亲体内有不少基因是相同的,故每个自私的基因须同时忠于不同个体,以保证更多的拥有相同基因的动物得到生存。按照这种理论,在一般情况下,利他行为的发生是与受益者的亲近程度成正比的。利他者和受益者之间由共同祖先所获取的相同基因越多,动物行为的利他主义性质也越强。所以,利他性的合作更多地出现在亲族之间的交往之中。

6. 集群生活

(1)集群(Colonization)

生物种群对空间资源的一种利用方式。



集群的生态意义:

有利于改变小气候条件(企鹅)

群聚以共同取食(狼、狮子、蚂蚁等)

共同防御天敌(斑马、羚羊等)

利于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鸡类春季集群,鱼类生殖洄游)

利于迁移(蝗虫、大雁等)



集群对被捕食者的好处:

不易被捕食者发现。

提高警觉性。

稀释效应。

集体防御。

迷惑捕食者。

避免使自己成为牺牲品。



集群对捕食者的好处:

通过信息交流更快地找到食物。

提高猎食成功率。

便于捕捉较大的猎物。

有利于捕食者在与其他捕食者的竞争中取胜。



(2)阿利氏规律

生物种群均有一个最适密度,过疏和过密均产生限制性影响。



(3)分散(Dispersion)

指种群的一部分个体离开本种群栖息区域向外扩展的现象。



分散的生态意义:

保证种群的食物需要。



保证生活和繁殖的空间。



调节种群密度。



注:囿于个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此外,本博文图片和部分文字介绍均源于网络。特在此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5899-1003352.html

上一篇:南京大学
下一篇:南京秦淮河、夫子庙和乌衣巷
收藏 IP: 112.4.253.*| 热度|

26 陈楷翰 刘炜 郑永军 孙学军 王小林 陈贵林 李颖业 李土荣 黄永义 徐令予 赵斌 朱晓刚 李久煊 宁利中 苏德辰 李红雨 杨正瓴 guhanxian shenlu aliala wangqinling xlianggg bshhzai xiyouxiyou Atrichum sangmx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