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彦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undu 海南大学 杜彦君博士 研究方向:物候学

博文

台湾之行感触二

已有 3739 次阅读 2011-11-20 22: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台湾, 中华文化

这次台湾之行,我们请的导游姓元,50来岁,他以前是老师,退休后就现在家里养养花,看看电视。顺便说一下,他在台中市的房子是联体别墅,早几年800万台币买的(折合人民币178万),现在得卖1500万台币(320万人民币)。在北京,320万就只能买一套100平米的公寓,看来还是台湾物价便宜。他开始还有新鲜感,后来发现天天养活、看电视、串门也很空虚,白天看着电视就睡着了,晚上倒是睡不着了。后来他决定找一份工作,就考了导游证。他与我以前遇到的年轻导游不同,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很宽的知识面,对政治、地理、文化等有看法,我很喜欢听他讲东西,我认为他是一个“金牌导游”。

跟元导的聊天中得知,台湾的高速路费比大陆要便宜,是绝对价格,相对价格(相对台湾人收入水平)会更便宜。中国对高速公路收费之高令人瞠目。我从小在山西农村长大,后来来到北京,发现家里种的卷心菜卖1毛多一斤,在北京就要卖1块多!北京市民肯定以为农民收入不错,其实,农民是赚不了什么钱的,这1块多的差价,相当一部分要交过路费,还有进场费、摊位费、工商税务费,剩下的被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等中间人赚了。苦了农民,也让市民多了生活开支。全世界收费的公路,约14万公里,中国就占了10万公里,美国这么富裕的国家,一公里收费一毛七人民币,我们这么穷的国家,四毛五到六毛,美国的三倍以上,而且收的时间还挺长,欧美各国,路费收回成本之后,取消收费,然后呢,免费用路;中国的路费呀,是政府的敛财工具,在合同中就会注明收费时间,收费700年!

这次在台湾,我好像寻得真正中国文化的影子。在去台湾之前,我真不知道什么是中华文化。生在中国30年,自己竟然一直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好像没人教给我们。不过,我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应该是在百姓身上能够感觉得到的精神。那么,只能通过自己的体会来总结。中国文化就是冷漠(见面都不打招呼,与邻里或出国都不打招呼;见死不救)?中国文化是自私(人人为己)?中国文化是没有社会责任感(随便污染环境,不为他人和后代考虑)?中国文化是欺骗(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假奶粉、假烟、假酒、瘦肉精、地沟油)?如果中国文化不是这样,那又为何这些文化痕迹如此易见易感?而我这次在台湾人身上看到了“温、俭、恭、良”。这种感觉很深刻,不是一两个例子能说尽的。不过还是举几个小例子吧。同行的一位老师的佳能相机充电器坏了,就来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小五金店维修,老板40来岁,个子不高,胖墩墩的,微笑着询问充电器哪里有问题,虽然无法修好,但老板说让把电池放在店里,免费充电,第二天来取。另一位老师在眼镜店换了靠鼻子的两个塑料垫,没有收取费用。在台中,麻雀和斑鸠都不怕人,离它们很近,也不飞走,要是在大陆,看见人,早早就飞开了。在福山植物园,很容易看见的是猴子和三猐(一种小鹿),离三猐1 它都不会跑,只是我看它,它看我;福山植物园的一位50多岁的信仰佛教的女向导带领我们参观之前,告诉我们一句话:“在这里,动物和植物是主人,我们是来访的客人”。我看到了真实的笑脸,看到了真诚。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一定离不开领导人的榜样和引导。当我们大陆在搞“反右派”、“文化大革命”、革掉很多知识分子的命时,蒋中正却在台湾搞“文化复兴”,修建“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先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实践者和基督教徒,台湾人能有今天的文化气质,应该离不开中正先生自身的以身作则和引导。

    值得一提的,在莲花池样地考察之后,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有幸住在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小木屋,曾是日本两个非常著名的生态学家的住所,据说台湾植物志就是这两个日本人编的。小木屋白色的外漆,尖尖的红瓦屋顶,俨然一个别墅。屋里是红木地板和门窗,白布做成的推拉门和衣柜,推拉门之外还有走廊,玻璃窗外是槟榔树和森林。进门之前先要脱鞋,可我进来时,导游“训斥”了我,他说:“你要是在日本,会被讲的,日本人的鞋子一定要摆放的整整齐齐。”他还说:“日本人做事就是这么认真和严谨,在台湾,日本占领时期修建的2公里的一堵墙,从这头望到那头,水平的误差不超过1厘米”。导游还跟我开玩笑“晚上日本的两位生态学家可能来找你们哦”。 晚上,我象日本人一样,在地板上铺了褥子和枕头,可我一直没舍得早睡,就听着外面青蛙的叫声,享受这难得的机会。那一夜,我做了一个梦,没有梦见那两个前辈,倒是梦见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8940-510044.html

上一篇:台湾之行感触一
下一篇:[图片]人间仙境-台湾福山植物园
收藏 IP: 122.227.86.*| 热度|

5 崔庆彬 卢湘岳 crossludo nm niming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