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关于《本草纲目》

已有 8733 次阅读 2010-6-20 11:53 |个人分类:中医研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医药, 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编著。它的贡献和价值是中国人在小学课本里就学到过的。可能有的人上小学的时候,学的都是“打倒刘少奇”等什么口号,不知道中国还有张衡、张遂(一行和尚)等古代科学家吧。

        李时珍出身于三代相传的世医之家。他的祖父是一位民间医生,他的父亲名叫李闻言,字子都,号月池,是一位名医,曾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痘疹证治》等书,在当地很有名气。李时珍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到过名师教导,学业很有长进,十四岁时就中了秀才。并从少年时便开始阅读医籍,还常和父亲一起到山中采药,更是受到良好的医学熏陶。后来由于考举人未中,于是放弃“举子业”专攻医学,当时他只有二十三岁。

李时珍行医时虽然很年轻,但是他医技精湛,医德高尚,不久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医。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由于治好了明朝富顺王朱厚王子的病,被聘为楚王府的奉祀,被提拔到王府做官,掌管良医所事。后来又因为治好了皇亲朱瑛儿子的暴厥病,被荐为太医院判(正六品),到朝廷为官。但他只做了一年,感觉到朝廷为官并不是自己要走的路,便托病辞官归乡,开始按他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李时珍回到家乡后,一边行医,一边广读医书,一边入山采药,进行实地考察,吸取前人的经验,对本草进行了重编,纠正了以前的一些错误,对明以前的医药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医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共有52卷。刊行于公元1596年李时珍为了编写这本巨著,博览群书,读了八百多种书籍,走访四方,行走上万里的路程,付出毕生的精力,历时三十年,写成此书,后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共同完善。此书成稿时是公元1578年。但在当时却未能及时出版。他为了出版此书,亲自奔走辛劳,在75岁的时候病倒,于76岁时(1593年)没能见到《本草纲目》出版,就抱撼于世长辞了。三年后,金陵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将《本草纲目》刻印,才使这部辉煌的巨著终于得以出版。1603年又在江西翻刻,从此,便风糜全国,博得全国医药界的欢迎和好评。

该书于1606年传到日本,受到日本医药界的高度重视。1783年开始译成日文,其后又被译成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许多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在中国国内有三十多种刻本。

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了作者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1~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

3~4以证候为主,分述所用药物。

5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11096首,插图1109幅。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

书中不仅考订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而且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此书不仅是一部医药学著作,而且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至于历史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因此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此书在科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此外,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1卷。是著名的脉学著作,此书诞生后便成为中医学子必读的四小经典之一。还有《奇经八脉考》1卷,是研究经脉的专书。

李时珍在医学上的学术成就有:1、总结发明药学理论;2、阐发命门学说;3、充实奇经八脉学说;4、发掘前贤的宝贵经验;5、发明提高前人的经验。

如果有人对这些巨大成就都视而不见,却抓着书中记载的受时代所限产生的一些认识大作文章,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不是认真去研究,连李时珍正误的一些观点也看不到一起拿来抨击歪曲,实在是大逆不道!身为炎黄子孙,心中没有一点些许的愧疚吗???


这是我家收藏的《本草纲目》中的插图

这是书中的原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503-337120.html

上一篇:中国人十大不良饮食习惯
下一篇:张衡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收藏 IP: .*| 热度|

11 武夷山 王号 杨正瓴 陈永金 孔晓飞 高建国 许培扬 武京治 丛远新 曾新林 刘庆丰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