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的内在逻辑:排列组合
哈哈哈,最近许多科学网同仁在批评我毫无逻辑,而我也以我只谈感性来回复。现在我却要摆出一个高深的脸来谈生物的逻辑,真是精分啊,请小伙伴们鼓掌鼓励一下我求知识求上进,开始学习讲逻辑。
========================
以下先通过用两个生物学问题的探讨来给出我的假说。
第一: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是人。第二:大脑是如何处理感觉信息的。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是人?
请参考科学出版社的: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人类和小鼠千差万别。在基因组测序前,人们猜想人类和小鼠一定有很多基因不一样,才导致人和鼠的这些不同。可是基因组测序结果出来以后,发现两个物种的基因都基本一样。已经研究过的大约4000个基因,其中只有10个是只在一个物种表达而不在另一个物种中表达。(https://www.genome.gov/10001345)总体来说,蛋白质编码区域,人和鼠有85%是一致的。这就更不要谈人和灵长类近亲了,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遗传编码。
人和鼠各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理解为两条串珠,每串包含的珠子都一样,但是穿的顺序不一样。而就是这个顺序很有可就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人类的各个基因都有可以在大猩猩的基因组中找到对应的同源基因。但是看着染色体核型比较图,发现不同基因在染色体的排列是有略微差别的。而人类与类人猿基因排列顺序的差别要远远小于人类和小鼠的差别。也就是说,可能是不同基因的排列组合更大地决定了物种的归属。
下图就是人和小鼠基因相似性比较:
从图中可看出,小鼠的染色体就好像是打乱的人染色体。
上图来自于网络http://www.genome.ou.edu/gifs/HumanMouse.jpg
大脑是如何处理感觉信息的。
而恰好在Principle of Neural Science上也看到了人的大脑处理听觉和视觉信息的逻辑,也是基于排列组合。举个例子,听一段旋律,我们不是听每个音来识别的,而是一列音符的排列。同一个旋律,把音调高一个音阶,都会被认为是同一段旋律。可是单个看每个音都是不同的。
同样的,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时候,大脑将一个视野中某些线段连接在一起来识别物体时,也相当依赖临近的图像。这个比较不太好想象,请参加下图:图1的图形看起来是一些碎片,可是加入将覆盖处涂黑得出图2,看似添加无用信息,却发现反而能非常容易的提取出ABCD的图像信号。这就是因为有了临近图像的参照,更多的信息帮助了大脑形成解释。(此图修改自principleof neural science的插图,书忘在实验室了,自己画了一个。)
我再扯得远点,在逻辑推理的时候,是不是也学习一下生物的逻辑本能,左右上下看看,多找几个参照物,别只认一条路形成思维死循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7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