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z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zheng

博文

地质科普图书出版小史钩沉/刘亚军等

已有 3790 次阅读 2014-3-18 17:01 |个人分类:地质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刘亚军, 地质科普图书, 出版小史

地质科普图书出版小史钩沉

 

刘亚军  黄寰  祁向雷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发布,该决定中明确规定,“在中小学教学中增加地球科学方面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本文简略回顾地球科学科普图书出版史,权作钩沉。

1949年以前

20世纪初,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地质学先驱,满怀科学救国的热忱,远渡重洋,在西方学习了现代地质学,借助他山之石,奠定中国地质学根基。地质学是中国近代最早兴起并最先达到国际水准的学科之一,曾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我国最早获得世界声誉的科普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学科。

1941年北平研究院副院长、物理学家李书华曾说:“近来中国各科科学论文发表后曾引起世界学者的重视,予以批评引用,而导其先声并为各科中之最发达者,当推地质学。假定没有地质学提倡在前,说不定中国的科学发达要迟若干年”(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二十五周年纪念会纪略,地质论评,1942,7(1-3))。与此相应,地学科普也应运而生。1919年,翁文灏所著《中国矿产志略》出版;1921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又出版了章鸿钊撰写的铅印本《石雅》等。之后,商务印书馆又先后推出了“万有文库•百科小丛书”、“自然科学小丛书”等一些丛书,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地势变迁小史》(李仲揆,即李四光,1923)、《火山》(章鸿钊,1924年初版,1926年再版,)、《地震》(翁文灏,1926年)、《地球的年龄》(李四光, 1927)、《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章鸿钊,1937)等地学科普图书

身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早年也曾学习地学,并进行了最早期的地学普及工作。22岁时在日本的《浙江潮》上发表了地学科普文章《中国地质概论》,25岁时发表了《中国矿产志》,他还编译了法国著名科学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

1949—1965年

章鸿钊1954年、1956年在地质出版社出版了《古矿录》、《中国温泉辑要》,(其遗著《宝石说》于1987年在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出版),李四光等1959年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家谈21世纪》。同时,一批新人也在新中国的阳光沐浴下成长。曾任北京天文台研究员的新中国科幻小说领军人物郑文光也是科普作家,他的首部中篇科普小说《黑宝石》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他的科学文艺作品《飞出地球去》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广泛好评;他还出版了科普译文集《宇宙》(1958)。《从地球到火星》、《太阳探险记》(包括《第二个月亮》、《太阳探险记》、《征服月亮的人们》等)是郑文光20世纪50—60年代写作的科普式科幻小说。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地学科普知识。《十万个为什么》后,满足了几代儿童少年渴求科技知识的愿望,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在40多年的时间里,《十万个为什么》曾7次修订,累计发行量达1000多万套,l亿多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受读者欢迎的一套优秀科普读物。1998年,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它又被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

刘兴诗这位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首届地质学毕业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普创作,崭露头角,并自60年代开始地学儿童文学和科幻创作。1957年,童恩正的科普科幻小说代表作《古峡迷雾》发表,影响极大;它文学性强,兼具历史、地学知识,弦扬科学探索精神。

1966—1976年

文革期间,大批知识分子受到极左思潮的打击迫害,导致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巨大损失。我国的地学科普图书出版也受到极大冲击,相关作品出版极少。但仍一些亮点出现,如雷宗友所著《海洋的秘密》197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7—1989年

许多作家的创作欲望在“文革”后被激发出来。郑文光从1978年起,先后出版了《飞向人马座》(1978)、《大洋深处》(1980)、《神翼》(1982)和《战神的后裔》(1983)等4部长篇小说和《命运夜总会》(1982)、《地球的镜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说。他还撰写了科学游记、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等类作品,都获得了读者的喜爱。

刘兴诗则迎来了其创作的高峰,先后出版了《海眼》(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小哈桑和黄风怪》(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大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美洲来的哥伦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三大航线的故事》(海洋出版社,1981)、《磁石山》(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喂,大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地图上的颜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大自然的雕刻家》(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等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是科学童话还是科幻小说,都与地学有关。特别是其科普科幻小说代表作《美洲来的哥伦布》影响极大。

张庆麟出版了《矿产趣谈》(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地球的故事》(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耿志明、陈良璜等出版了《彩石奇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雷宗友推出了一批海洋科普佳作(如《漫游水晶宫》(海洋出版社,1985)、《蓝色的海洋宝库》(希望出版社,1986)等)。

地质出版社、海洋出版社等在此期间的地学科普图书出版比较活跃,推出的一些丛书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地质出版社,1979—1987年连续推出了“中国名胜地质丛书”15册,包括《南京山水地质》、《杭州的山水》、《济南的泉水》、《白头山天池》、《东南第一山:九华山》、《承德览胜》、《古城西安》、《黄山探奇》、《西岳华山》、《武汉风貌》、《西岳华山》、《北京风光》、《庐山名胜》、《三峡风景》、《五大连池火山》、《桂林山水》等); 1984年—1989年推出了“趣味地球科学丛书”13册,包括《水的世界》、《奇妙的岩石世界》、《蓝色的能源》、《黄金与人类》、《地下水与人类》、《探索地球之谜》、《笼罩着地球的阴影、《谈天说地话美景》、《冰雪王国导游》、《神奇的海底之行》、《地球是个百宝箱》、《珍奇矿物》、《深奥莫测的地球》等。海洋出版社于1984年推出了“趣味海洋学丛书”(含《大洋深处的奇迹》、《海上奇闻》等)。

1990—2006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行业景气度、多元文化、新兴网络媒体等因素冲击,地学科普图书出版的势头有所减缓,但其间仍有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出版物。

刘兴诗成为在地学科普领域坚持最久、成果最多的作家。其《山水的秘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获首届冰心图书奖;《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希望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5年又推出修改本),反响甚大,先后获得了冰心图书奖、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部优秀图书等奖项。还有《古动物园》(明天出版社,1992),《冰山船》(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面对自然灾害》(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美洲风景线》(21世纪出版社,1993),《魔法山的秘密》(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地球趣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蛇宝石》(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三峡故事》(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海上42天―少年海洋学家》、《海螺岛―少年地质学家》、《徐霞客俱乐部―少年地理学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等。

1991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这一卷涉及了宇宙的演化、大地的变迁、生物的进化、动植物的形态等;1996年,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于推出了“地理故事丛书”7册,包括《地大物博山河美:地质与地貌的故事》、《远古生物留踪迹:地层与化石的故事》、《万物和谐地球村:自然与人类的故事》、《金玉良缘自天成:矿物与岩石的故事》、《趣味地理故事》、《地动山摇大海啸:地壳与地震的故事》、《世界奇观揭奥秘:航海与探险的故事》;1997年,地质出版社修订出版了陶世龙所著《地震问答》,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小博士探秘丛书”,包括《地球变迁》、《人类起源》等;1999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陶世龙所著《变幻多彩的地球》、《地质旅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流星雨自然科学探秘丛书”,包括《恐龙探奇》等;200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夏树芳的《化石漫谈》;200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我是未来的科学家”丛书10册,包括了《我是未来的气象学家》、《我是未来的地质学家》、《我是未来的海洋学家》等;2004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谢宇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百科知识文库”,包括《丰富的地貌》、《繁密的森林》、《广袤的沙漠》、《蔚蓝的海洋》、《美丽的岛屿》、《珍贵的自然保护区》、《辽阔的草原》、《漫长的河流》、《巍峨的山脉》等,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小科学家丛书”8册,含《向海洋进军》(黄寰)等;2006年,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了阎元宁、郭克毅等编著的“珍宝异石丛书”,含综述篇、观赏矿物篇、宝石篇、玉石篇、彩石篇、奇石篇、化石篇等书。

 

注:本文节选自《新形势下的地学科普图书出版策略》(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08-08)。

刘亚军、祁向雷,地质出版社;黄寰,成都理工大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2089-777109.html

上一篇:中国出版政府奖 图书奖 第三届 地质出版社
下一篇:2014年我责编出版的部分地质学图书封面
收藏 IP: 124.205.129.*| 热度|

2 吕洪波 曹俊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8 1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