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fu Panda, on the wa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tbahn 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语言 Jinxing Yue's blog: Studying the brain bases for language and other cognitive functions

博文

为什么外国学生更听老师话? 精选

已有 9050 次阅读 2011-4-9 00:56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外国

    原来在国内听说的都是西方崇拜个性,大学生各个放荡不羁,貌似规矩是抹杀创造的祸根。而一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中国古训,和严格到有些变态的大学管理模式,就成为了中国缺乏创造力的间接凶手。
    现在身边有很多欧洲美国学生,接触很多,可是我却渐渐发现,这些学生尽管各个都是小天才一样(当然,也许没有足够代表性,因为他们各个都是拿了奖学金的)却有着难以想象的相同的共性,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整晚聚在一起party,喝酒,泡吧,聊天,研究问题,也不会以谁玩什么网络游戏而有选择的扎堆,似乎只要有人能说话,在一块干点啥都行,而白天,几乎每个人都能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作业全做,布置文献全看(还都能记住),头一天喝酒喝到12点,然后练两个小时第二天要做的presentation,一大早上起来来个闪亮登场。这种对于学习的ethic,十分让人不能理解,喝酒难道不能成为不做作业的理由吗,presentation难道就不能糊弄一下吗。更奇怪的是,在国内,什么学生牛,满口说自己“没看书”,“没复习”,“只玩游戏”,然后上课全会,考试全对……可是欧洲和美国的学生会明确告诉你文献全读,作业全写,而且还给你讲他费了多大力气做了这些。我的西班牙同学经常问我教授布置的文献我读了吗,我开始总说“没读”,那眼神就好像看我在万人广场上当众小便一样鄙视……我刚开始想说,有啥大不了的,不就不看文献嘛,谁看了上课才能听懂算什么本事,可是后来发现,读了文献再上课确实听的更好,懂得更多。后来他再问我,我不但说“读了”,而且我也真读了。还抓到这小子圣诞之前终于翘了一次课,而且没有看文献,让我暗自高兴了很久,不是幸灾乐祸,只是突然觉得“原来他们也是凡人……”
      为什么理想中自由的西方,反而会把好学生都塑造成一摸一样的个体,也许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的太严,而是太松了,我们总是人在管,人还是好说话的,而老外是规矩在管,规矩和可以通融的条件都是透明的。所以和我们一句谚语比起来,西方建立了更严格规矩机制,违反这种规矩的代价是巨大而不可弥补的,所以想成功的人,都会按一个模式工作。同时,这种机制反向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包容错误而不允许轻浮的工作道德,只有踏实的工作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比如北美本科生平均学分绩点如果低于3.0(4分满),除非这学生有什么别的太outstanding的歪才,要不然基本不会有研究生院接收他。)
      回头想想我在国内的学习氛围,似乎是某种“小聪明至上”为主导的文化结果,“不用付出太多,就能一下成功!”这样的价值观,让我们每个人都乐于炫耀我们成功源于闪光的“个人智慧”(小聪明)以及背后根本不存在“个人努力”那种笨人才需要依靠的低等办法。
     记得在初中高中更是如此,写作业的是好学生,抄作业的才是聪明学生!抄作业的如果考试比写作业的成绩好,那简直就说明写作业的蠢到家了。但是小聪明毕竟是小聪明,踏踏实实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引导大智慧的诞生。没研究过中国古典文化,不知道这样的学校氛围是从什么时候诞生的,我的骨子里可能还会留露出对耍小聪明带来的小成功的渴望,但是争取尽量让学习变得更踏实,因为不付出劳动,确实不会有真收获……侥幸的胜利永远都是暂时的,而且不值得称道。
      顺便补一句,老外肯定不全是这样,要不然也不会有华尔街金融欺诈案,而且据说英国的小学里面,学习好的孩子受歧视,所以牛津剑桥里的天才们估计各个心理素质也都刚刚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0851-431093.html

上一篇:国家应推出英文论文中文姓名拼写规范 后续
下一篇:从方舟子与主观美化到中国教授和美国教授的网上个人简历
收藏 IP: 141.89.92.*| 热度|

38 徐迎晓 陈安 孙平 毛宁波 罗汉江 杨秀海 吴云鹏 吉宗祥 张伟 谢鑫 刘玉仙 杨远帆 徐耀 刘伟锋 武夷山 余昕 曹贺贺 林涛 郭超 陈苏华 梁建华 孙庆丰 刘晓松 贺乐 李佳 方红 吴国林 张彦 刘明颖 王春艳 Majorite quaning daoge92 zhucele zzjtcm zhangxuegang lixuke2005 hs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5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