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y1986200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py19862006

博文

“考研基地”的“孕育条件”

已有 2899 次阅读 2014-1-7 12: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考研基地, 高考不公

 母校没想到这样方式走到大众的视野!

 河南和山东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2013年河南的高考人数是71.63万,山东的是50.8万,两省占全国总招生人数的13.5%。


而一本上线率,北京是河南的3倍!

     在河南,上大学成为能改变一个农村孩子命运的唯一方式(虽然现如今越来越难),尤其是今天阶层固化的如此厉害。对与一个大城市的孩子,985,211都见怪不怪,但对于农村人确实可望不可即。我06年高考,班里有近70个人参加高考,最终只有13个考上大学,有5个考上一本,好像有一个进211—郑州大学。其他的同学多数出去打工了,然后结婚生子。

     我有幸进入大学,虽然是二本院校,足以拓展我的视野,知道为了兴趣去学习,知道求知的乐趣。虽然这些学校被多数人鄙视的一塌糊涂,我很满足,自认为能走出命运的轮回,而那帮在高考中同甘共苦的兄弟们,都渐渐失去联系。可大三时,渐渐明白的高考是多么的不公平。

       考研不同于高考,没有地域的界限,没有户口的限制。这些二本三本的孩子终于可以在公平的舞台上进行一次公平的竞争。考研基地之所以出现在河南和山东的二本院校,是有原因的:只有这里的孩子知道好学校的价值,一个985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白日梦,一个211是他们遥望期冀的愿望。其二,这里他们可以展现一下真实的实力,如果高考是公平的话,他们就不会有这样强烈的冲动。其三,他们能吃下这份苦,考研比高考容易多了,只需费后者几分之一的努力便能考上一个当年梦寐以求的高校,这样的收益谁都会投资。

      来自地方性院校的研究生都有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机会来之不易,多数人不会浑浑噩噩,更不会整日浸入网游的世界,否则内心的愧疚感会让你失去一切娱乐的快感。这些人在科研道路上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敢保证是最努力的。 绝大多数不会对物质条件匮乏产生抱怨,也不会对导师的苛刻要求讨价还价,这是因为他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与平台。

      公平从来只是相对的:不同的院校师资力量相差很大,二本院校的孩子受到的学术熏陶自然少了很多。(不过感谢现行的教育体制,大学四年不少课程时间投资都在英语政治上,使得专业知识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容易弥补。)高校的生源歧视也令人头疼。不过相对于高考,确实公平多了,可以说考研时最公平的考试。这里不用拼爹,拼各种加分,拼关系。


   高考不公平造就了考研基地的诞生。考研基地只诞生于那些不公平的高考大省的二本院校。这里有改变命运,有坚强的意志,有不懈的努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9903-756757.html

上一篇:教育“成功”了吗
下一篇:从NASA夜景卫星图看我国西藏边境危机
收藏 IP: 180.160.13.*| 热度|

5 杨志鹏 张海霞 李宇斌 王亚娟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