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ug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ugang

博文

在当今环境下——大话科技情报以及科技情报事业

已有 3363 次阅读 2013-5-24 19:32 |个人分类:情报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情报学, 情报, 科技情报

原文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97ff8010140em.html

       科技情报的概念是 60到80年代提出的。当候国家一穷二白,一无所有。有的就是人,广博的空地,亟待发展的空间等。不知道资源在哪里,不知道工业如何起步,不知道怎样发展?开始靠着苏联的帮助,且行且止、缓慢起家。当条约撕毁之后,什么都需要靠自己了,什么都需要学别人的。别人的管理理念,别人的科学方法,别人的科学成就,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别人利用资源的先进方式方法等等。所以在这一时期提出的科技情报的概念更多的侧重于学习借鉴和利用。收集别人做过的一切信息:关于成果的一切信息,关于方法的所有信息,关于组织机构的运行信息等等。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仔细分析形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也就形成了那个时期的科技情报。情报主要为国家的科技事业服务。那时候谈不上竞争优势,也没有竞争优势。只能学以致用,没有创新的资本,也没有创新的环境。重在赶时间建设,如何赶时间,就需要用到太多的别人已经做好的东西了,怎么样把这些东西弄到手,把这些东西消化?这是很棘手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大力组织信息获取、检索、翻译,分析、研究、汇总人员。那时候信息载体有限,没有网络,没有发达的媒体,报纸首选的,人的交流很重要,科技文献更是价值不凡,因此那时候的信息杂音一般很少,特别是科技期刊论文质量都相当高,基本上是利用效益达到100%的。但是获取途径这些信息是很难很难的。因为那个时期的处理的多是文献,文献量不大,文献质很高,文献获取的渠道少,文献得来不易,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献更是难以得到。当然那个时候的为国家科技事业服务的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工作,自然地就冠以了情报的称号。其实那时候做的事儿跟现在做的区别不大,只是那时候资源很少,对这些资源的迫切程度又很大,所以搞科技情报的值钱,搞科技情报的能力强(思维能力,逻辑过程,记忆力,文字能力,外语水平等等)。靠分析能力,靠人际关系网络,靠间谍,靠记忆力,靠参观考察眼观心记的能力,靠表达能力等等。因此那一时期培养出来的科技情报人才很了不起的。(我知道在那个时候科技情报学家要在几十天之内学懂好几门外语达到顺利交流的程度,在陪同领导人参观考察的时候要瞬时记下所有重要的信息,学习的时候需要及时懂得各个学科的内容,很多额外东西都是夜校学的等等,这些可以是可以通过那些现在还健在的科技情报学家们得到验证的)现在一些处在关键位置上的情报学人物也有一部分是从事那个时代的科技情报工作的。就连学到这种科技情报理念的一部分延续弟子,在当今的情报学界也是很了不起的精英。

    时代在变化,技术在进步。在技术的冲击下,理念、方法、形式以及优势等等都在变化,唯一没有变的就变化。网络来了,媒体先进了,信息载体从纸质的到虚拟的,信息符号从规范的少量的变为不规范的大量的,信息质量变得越来越低了,人们的交流渠道从极少量的变为极大量的,距离从天边变到了眼前。风驰电掣已不能表达速度,瞬息万变已不能形容局势。学习的概念升华了,创造的环境展开了等等。这些质的,飞跃性的改变,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学科,很多学科都在变化,都在重组。在这之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变化最彻底的要算是情报学了。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激增,信息量的增加就可想而知了,在用以前的“情报”这一词来形容以前的科技信息处理内容和工作的话,当然是涵盖不全面的,这就涉及到专业易名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本来吧改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的替换,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到一个学科的存亡,不会冥灭一个学科应有的精神,也不会对学科的发展有所限制,反而更名之后会在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突破空间。但是不然,情报学就在这一名更换之间面目全非。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信息量变的这么庞大,这对以前处理质量高的、少量的科技文献的情报学家来说是一个挑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使用对当实习管理记忆、以及书写的情报学家来说也是挑战(在那一时期转行计算机检索的情报学家都有所成),情报学跟信息科学的融合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如何在整个国家建立大的情报观适应高速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及问题。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得许多信息不再需要经过科技情报处理这么一个中介了,媒体的大力普及所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变多了,世界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大力提升,辨别信息的技术要求急剧提高等等。加之国家对情报学的更名这一决策本身又是一个早产儿。这些综合的因素使得情报学界没有来得及把这一烫手的山芋抓住,只好任其四处散落了(散落到其他学科,图书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等)。

    之后的十几年,情报学一直处于荒芜状态,以至于理论这一领域杂草众生,凄凉不堪。以前的科技情报的框架在一些领域(特别是金融,经济领域,军事领域,部分工业)还在应用着,情报学之中的一些子学科业发展的很好等等。

    但是科技情报在向大情报观转变的时候把握住了很多,丢失的更多。传承不到位,核心在异名之后无法凝聚,引进、借鉴的太彻底,符合国家需要的很少等等。前一个时代的科技情报学侧重于学习借鉴,那么现在这个时代的科技情报学在前一个时代的基础上要有所升华,不光老是学习借鉴,还要有超前的意识,有创造创新的意识,要有融入科学研究的决心和能力。不能只在幕后策划,做事后诸葛,搞纸上分析,作书面评价。要让研究的东西更有价值,就必须提高层次,拿出当时科技情报学界的气势辅助科研,解决好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处理、分析、利用的困难问题,提高获得核心信息的能力,提高分出核心信心的质量。掌握潮流,把握脉络,做弄潮儿,当浪尖水;为决策参谋,当耳目尖兵。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可能性或者是必然。想当初什么都没有,谈不上高层次的需求,而今有需求的大环境、有了需求的潜意识了,就需要能满足这种高层次需求的能。

    当然这一个时代的科技情报学家的使命更重大,面对的不光是交流问题,在以前的科技情报能力要求基础之上,更多的是信息处理、信息鉴别,海量的信息分析能力,学科的快速更新的知识掌握能力等等。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科技情报为科学研究事业决策参谋,耳目尖兵。语人皆曰:“我不能。”是不为也,不足力为,亦非不能也。

 

未完待续

沙漠绿洲,北武飘风,北武飘风-沙漠绿洲

2012年7月中旬于长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9158-693173.html

上一篇:评价,排名
下一篇:浅议情报与情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误区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2 许培扬 赵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