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大学,还有多少同学记得刚入校门的激情与畅想?或许几乎所有同学的会有所憧憬,说在大学能把握自己、如何完成大学期间的、乃至人生的华丽转身。可是呢,学校已然不再是象牙塔,不再是思想的圣殿,学校也和社会接轨、乃至成为极具特色的“小社会”。
这个所谓的小社会,亦有在其成员间普遍泛滥的世俗观念、世俗风气,诸如攀比、逃学、颓唐、仇学、冷漠、麻木、不清醒、不负责、不诚信等等,而这些小社会的世俗风气在诸成员间的社会表征就是一种“无所谓的玩世不恭”的“大无畏精神”,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又在其大部分成员间等同于标新立异、鹤立鸡群,恰若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大学里面没有不逃课的等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世俗风气特别之处在于它能扭曲同学们的想法。本来大家斩钉截铁地发誓——我可以控制好我自己,而你也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我可以控制好自己,但是呢?事实上,是它在控制着你,犹如你上课不在第一个或者义无反顾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样,你开始迟到、你开始逃课,你开始为迟到、逃课、懒散、厌学、迷茫……等等找理由,更甚至与你压根不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或者你归咎于自己又开始找各种藉口为自己开脱,这种种行为会让你自我感觉舒适地画地为牢地构建出以后任何籍口的义无反顾范式。
这样的义无反顾会让大部分同学认为你是“这个三眼世界的一员”,而不再是“双眼世界”的成员,这是否亦是“劣币驱逐良币”,而你却也在这思想的阵地中也开始信仰“明哲保身”,学习不再是正大光明、阐述自我观点也是一种显摆……。而这种全体小社会成员都知道的“明哲保身”又都是公认的维系小社会成员关系或者保护自己的最好尺度,至少或许是个人不认可但却默认,也可以说是公认的,这种“时务”就是所谓的“小社会意识”。
识时务为俊杰,顺遂这种时务可比独自挣扎于不同的方向要轻松得多了。至于这一小社会意识所充斥的人群是否涌向悬崖,则无关紧要,或者鲜有清醒且全然不知了。
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歇斯底里,或者权作我的呓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1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