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22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李曌旭亚东采蚜记 精选

已有 4005 次阅读 2022-7-11 20:50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时间:2022年7月4日-7月10日

记录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曌旭

  长:达娃、吴清涛

7月4日,吴老师去参加羽毛球友谊赛。于是,我跟着李坤泽师弟的小队一起出去采集。上午天气晴朗,下午下了一阵急雨,我们到达了拉萨市达孜区克日村进行采集工作。李坤泽和孟盼龙师弟主要寻找农田和野花,并采集熊蜂和蝗虫,我则到达道路尽头的村子采集蚜虫。村子里的植物主要以杨树、柳树、榆树、荨麻、斜茎黄耆等植物为主,在不同的植物上我采到了多种蚜虫。今日采集最大难度集中在荨麻上:蚜虫主要在荨麻的茎和叶背面群居,翻找起来十分“扎手”。我们在返回的途中沿路采集,两位师弟在采集熊蜂和蝗虫的同时,也热心地帮我留意蚜虫。非常感谢小伙伴们对我的帮助!

20220704荨麻上的蚜虫.JPG

“扎手”荨麻

7月5日-6日,我们一起从拉萨出发,直奔亚东县。我们首先路过白朗县,吴老师在之前采集过蜂类的地点停留做短暂的采集。今年天气似乎格外干旱,吴老师与蒋雯师妹采集蜜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寻找到的蚜虫也不多。

傍晚我们抵达江孜县并稍作休整,我在县城周边又补充采集到三号蚜虫。第二天我们首先在江孜县内寻找合适的生境进行采集。虽然油菜花很多,但是似乎蜂很少。我在扁刺峨眉蔷薇、柳树等植物上找到少量蚜虫。令人惊喜的是,在柳树上采集到粉毛蚜的同时还发现了僵蚜。我立马采集回来拿给师妹,师妹将其置于透气的瓶中进行饲养。路上的植被类型以高山草甸为主,我以为这种类型的生境采蚜无望了。本想放弃之时,还是在斜茎黄耆、蒿等植物上翻找到了蚜虫。到达亚东县时,我借着饭前的时间短暂地在县城内搜寻,并采集到四号蚜虫。

20220706柳树上的蚜虫与僵蚜.jpg

柳树上的蚜虫和僵蚜

7月7日,今早本来雾气很重,但太阳一出来,一切都烟消云散。我们一起前往亚东县则里拉入口处进行采集。顺着土坡可以下到林子深处。这片林子除了柳树、蔷薇等植物外,还生长着多种松柏科植物,松、柏、杉树都能见到。因此我在这里采集到了很多的大蚜。采集到后期,队员们都很疲惫。河北大学的两位师弟在采集熊蜂和蝗虫的同时,也会顺便帮我留意蚜虫。最后,在我体力不支的时候李坤泽师弟还主动帮助我敲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所有的小队一起集合吃晚饭时,李洞洞师弟、李海涛师弟和其他贵州大学的小伙伴们把今天在采集螨的同时采集到的蚜虫样品给了我,我真的超级感动!今天的采集不仅蚜虫收获满满,与大家的友谊也更进一步!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小伙伴给予我的帮助!

20220707云杉上的蚜虫.jpg

云杉上的蚜虫

7月8日,今天我们去了上亚东乡如丙岗村采集。2011年,上亚东乡经历了地震灾害,现在的如丙岗村是将灾后重建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后重新建立的三岗新村的一部分。在这里,村村户户的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如丙岗村升腾着新希望。这里的生境主要还是以松柏科植物和灌木为主,以及一些低矮的草本植物。我主要是通过震落采集柏树和杉树上的蚜虫,发现了至少有两种大蚜。上午一直阴天,下午开始下起小雨,气温骤降。我们的队伍在寒风中依然坚持采集,克服一切困难,希望能多采集到自己想要的类群。

20220708三岗新村.jpeg

三岗新村

7月9日,今天我们出发前往下亚东乡多个地点采集。一路上多云,气温明显下降,吴老师开车先带我们前往康布乡。由于修路,没有办法通行。紧接着我们直接前往仁青岗村。这里的植被主要以柳树、小檗以及松柏科植物等,随处可见美丽的鸢尾。柳树上可见多种蚜虫,我也通过寻找和震落两种方法采集松树和云杉上的蚜虫。一棵植物上可能有多种蚜虫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震落法虽然快速但是可能导致混合采样。因此,需要通过仔细辨别对不同的物种分别进行采集和保存,尽量明确其取食部位。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集的难度,特别是对于活体颜色相近的类群。另外,今天孟盼龙师弟在采集熊蜂和蝗虫的同时,也帮我留意着沿路的蚜虫,还在寄主所在位置帮我做了标记,非常感谢他的用心帮助!

20220709震落法采集松树上的不同蚜虫.jpg

震落法采集松柏上的不同蚜虫

7月10日,今天我们一直在赶路,前往定结县陈塘乡,沿路选择合适的生境停留采集。路上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我们在208省道停下,道路两旁多数都是斜茎黄耆和一些杂草,再往前走荒漠便逐渐蔓延到山脚下。翻找植物采蚜无望,我向吴老师借了网子,也开始进行扫网。虽然没有找到蚜虫,但是幸运的是采集到很多其他小伙伴们需要的类群:扫到蜜蜂我会兴奋地拿给吴老师和师妹,扫到熊蜂和蝗虫我会帮着师弟们一起采集。傍晚我们到达了陈塘,路上我收到消息,李海涛师弟在今天沿路采集螨的同时,帮我带回来了很多有虫瘿的杨树叶,超级感谢小伙伴们给予我的帮助!我趁着晚饭开始前在宾馆附近抓紧寻找,采集到了三号蚜虫。在采集艾草上的蚜虫的同时,我发现蚜虫身上有寄生螨,向师弟询问后学习到该类群为赤螨。我一并将蚜虫和赤螨采集回来带给了贵州大学的小伙伴们。

20220710艾上的蚜虫与赤螨.jpg

艾蒿、蚜虫与赤螨

这一周时间过得很快,非常开心能在采集到多种多样的蚜虫的同时,与队伍中的各位小伙伴们更加熟悉。尤其非常感谢大家在采集自己类群的同时,还帮我留意着沿路的蚜虫。我也同时帮忙采集其他的类群。我们都彼此学习到更多关于无脊椎动物各个类群的知识,真是收获满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6560-1346861.html

上一篇:[转载]《生物多样性》创刊30年系列讲座 | 第1讲:昆虫多样性
下一篇:2022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河北大学小组拉萨、白朗、亚东采集熊蜂和蝗虫
收藏 IP: 59.109.217.*| 热度|

2 籍利平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