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云南采蜂小记
张丹,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小荷,高中实习生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以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以及不同的生态环境类型闻名于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该省昆虫区系也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和探索。
按照研究组的安排,我参与了今年启动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东部传粉昆虫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前往云南开展野生蜜蜂采集工作。我和来研究组实习的张小荷同学,于2019年6月15日抵达昆明,2019年7月9日返回北京,共计25天。本次采集的主要路线是北京—昆明—西双版纳—腾冲—保山—北京。
2019年6月15日,我和小荷坐飞机前往昆明。
2019年6月16—6月18日,我们主要在昆明西山林场、西山风景区、长春山以及植物园采集。
1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彭艳琼研究员安排了2名学生以及一辆车带我们去昆明的西山林场采集。在这里开花植物并不是很多。同行的汪雪敏同学告诉我,现在已经过了盛花期,我们来的时间有点晚。最多的是现在还在开花的金丝梅(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我们采到一些芦蜂和隧蜂种类。
昆明西山林场生态环境
17日,我们去昆明西山风景区以及长春山采集,采集情况和西山林场差不多。没有见到很多的开花植物。同时,那天的天气也不是很给力。
18日,我们主要在昆明植物园以及黑龙潭公园采集。这里开花植物较多,但是最多的是意大利蜂,偶尔也能见到一两只熊蜂。
19日,我们早上7点乘坐版纳植物园的园车,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出发前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仑镇),晚上7点到达。
6月20日—25日,我们主要在版纳植物园附近以及勐仑水库附近采集。第一次感受版纳的“热”情:气温高、湿度大。我们俩都有点招架不住,开始起疹子。
25日,在昆明动物研究所董志巍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去了勐仑水库附近采集。沿着小溪,很多当地人放了诱蝴蝶的诱剂。在诱剂周围有很多蜜蜂在活动,而且周围的小水潭以及水泥路上也有很多的蜜蜂和蝴蝶。这是收获颇丰的一天。
随处可见的蝴蝶诱剂
26日结束版纳的工作,我们前往腾冲市界头镇(高黎贡山南段西侧)。
高黎贡山属青藏高原的南部,横断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人类的双面书架”之称。因此该区域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6日早上7点我们一行5人从勐仑镇出发,晚上住在楚雄,27日中午到达保山市,与其他5人汇合。随后我们一起前往腾冲市界头镇。界头镇位于高黎贡山南段西侧,距中缅边境仅40公里,是全国主要的烟草产地,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蚜茧蜂生物防治基地。
6月28日—7月2日,我们主要在腾冲市界头镇采集。
采集队伍在保山集合
28日一早我们去管理局办相关手续,然后在护林员杨师傅的带领下进山。大约早上10点我们从杨家山脚出发,进军天台山。我们今天计划到达天台山三清殿(海拔2937m)。这时候天也开始下雨,让人心生恐惧的蚂蟥也开始多起来。刚开始上山的时候还有明显的石板路,越往上几乎没有明显的路。由于一直在下雨,我们的收获也不是很多。大约中午12点的时候我们到达接引殿,在这里避雨,遇见了一位特别朴实又可爱的爷爷,78岁依旧眼神清澈,神采奕奕,还给我们烤茶吃。
中午1点左右杨师傅的儿子骑摩托车给我们送了午饭。感觉今天是很幸福的一天,因为有午饭吃。午饭过后,雨依旧没有要停的意思。向导告诉我们,从这里到山顶是垂直上升600m, 而且路不好走。我们需要快速上山,在天黑前下山。
道观里给我们烤茶的老人
雨中的道观
雨中的午餐
道观中躲雨
伴随着越来越大的雨我们继续出发,蚂蟥也开始越来越多,上山的路也越来越滑。这个时候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要掉队,不要摔下去。用彭老师的话说,这摔倒了就是一串倒了。到后面路越来越难走的时候,我们也顾不上蚂蟥了。向导也一直在给我们打气,一直说还有20分钟就到山顶了,就在我觉得我用尽了洪荒之力爬上一个最陡的台阶的时候,一抬头发现已经到了山顶。雨也停了,云雾也散开了,一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丽画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用时150分钟。到达山顶,我们休息片刻后抓紧安装马来氏网,在山顶安装我们的第一个网子(海拔2937m)。
在山顶互相找蚂蟥的我们
被蚂蟥吓坏的小孩
山顶安装的第一个马来氏网
大概下午6点半左右,我们开始下山,并没有比上山好多少。那时候就是想着不要摔下去,马上就到了。8点半左右我们到了接引殿,和等我们下山的爷爷一起下山。老人家下山比我们年轻人走的都快,我只能小碎步尽量跟上爷爷的步伐。晚上9点左右,到向导家吃晚饭。
下山的路
紧随爷爷的步伐下山的我
6月28日—6月30日
这几天主要在山脚的农林交错带以及农田附近采集并安装2个马来氏网。
7月1日
我们一行人参观了腾冲市蚜茧蜂养殖基地(界头镇白果村),听高启荣老师给我们讲解他们现在在烟草上使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晚上在基地灯诱。
7月2日
在白果村附近采集,并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型在白果村安装3个马来氏网。
2019年7月3日,离开腾冲市界头镇前往保山市百花岭保护区(高黎贡山南段东侧)。
7月4日
今天的任务是爬到百花岭的南斋公房(海拔3158m),重温茶马古道。早上司机师傅将我们送到了旧街子。然后我们开始徒步上山。
在百花岭面前,前几天的天台山真的是小试牛刀。听向导说需要翻过24个山头,海拔垂直上升1000m。历时4个小时,我们到达山顶(海拔3158m, 高山草甸)。沿着不同的海拔梯度以及不同的植被类型,我们在这片区域共放置4个马来氏网。晚上7点半左右返回。
第二天我们在百花岭温泉、鸟塘以及荔枝林附近布网。这片区域是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纬度和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
7月6日—7日
我们在鱼塘村以及百花岭村附近采集,整理标本。
7月8日
结束为期25天的采集工作,返回北京。
写在最后
这是一段难忘的采集经历。不仅仅是因为我通过此次采集认识了更多的专业的人,给我专业上带来的指导、课题研究的建议,我还积累了经验,接受了身体素质的挑战,更多的是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开拓了自己的思路。这些方法和建议将让我受益终身。我还有幸认识日本国立琉球大学的刘聪博士和George Fischer 博士。他们给我的博士课题提出的新颖的建议以及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最后感谢我的导师朱朝东研究员和牛泽清博士给予我的支持、鼓励和鞭策,特别是对我的耐心、理解以及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逐步了解并学习蜜蜂类昆虫知识,学习如何开展蜜蜂的分类学研究工作。特别感谢彭艳琼研究员对我们一路照顾和帮助。
我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够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努力而快乐地成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3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