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王林瑶研究员追忆朱弘复先生 精选

已有 7273 次阅读 2018-11-20 08:30 |个人分类:前辈|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朱弘复先师教我走上昆虫学研究道路

王林瑶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老师自19479月回国,落脚北平研究院动物所任研究员。19491月留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直至2002124日辞世,前后为昆虫事业辛勤耕耘五十五载。在这五十余年跟随老师工作过程中,始终受到老师教诲,忆往事,千言万语难述尽,几件事尤为铭心。

老师教我基本功:与老师初次接触便诚告我,要学好昆虫学,必先学好采集、制作昆虫标本,虫体解剖、制片,饲养昆虫,绘制和拍照昆虫图、像等这些研究昆虫的基本功。采集的标本不只是个体数量多,还要肢体完整,类群齐全,只有获得大量的标本,才是工作的源泉。第一次采集小麦叶蜂是老师教我用绢纱采集网,在麦梢上挥网捕捉成虫;捕捉麦叶蜂幼虫,又如何用扫网在麦垅间摇晃推进,借助幼虫假死性,使幼虫落入网中。三剪摘取麦叶蜂雄性生殖器的绝活,也是经老师亲自示范后学到的。制作不同类群的标本,确定针插位置,展翅步骤,也是经老师指点后才逐步熟练掌握。

老师诚告,要想深刻了解和掌握一些种昆虫的生物学习性,必须经过饲养多种目科昆虫。饲养昆虫并非易事,不但要给予适宜的容器和创造清新的环境,还要根据所需给予新食料,更要及时观察其活动行为,以及各不同发育阶段的体态变化,发现问题要能随机应变,及时处理,才能使其免于死亡。经过饲养才观察到了革翅目大蠼螋的交配、筑巢、育儿习性的全过程;蟋蟀的体外受精行为;刺蛾蛹头上的破茧构造以及冲出茧壳的巧妙举止;天蛾幼虫尾角的破卵功能等等。经老师力主并设计在西郊公园中建造的养虫室内,历时5年,饲养在京能采到的昆虫200余种。凡经饲养过的种类,对于它们的形态变化和生活习性,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而且有些种类的饲养成果,在治理和利用上见有成效。

老师教我绘制昆虫图,也费了不少苦心。教我如何画出粗细不同的光滑直线、弧线,怎样起落笔,才能画出逼真的毛基、毛梢。画出来的图要与实物切合,不能粗枝滥造,更不能随意添枝加叶。画图要有耐心,还要有画出来的第一张图就能用的细心。几十年与老师合作发表文章中的各类插图,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成果,虽未达到精辟,但也都反映了所绘部分的真实写照。

老师教我勤俭节约、坚苦创业:记忆犹新的是多次为我盖墨水瓶盖。五十年代自来水笔还未能普遍使用,多是用蘸水钢笔尖自墨水瓶中蘸上墨水,然后提笔写字。蘸完墨水后经常忘记盖瓶盖,老师看到后,常亲手盖好,并诚告,墨水瓶长久不盖,会很快蒸发形成浪费,也会落入灰尘以致书写不畅。老师看到我有未写完字的纸张而废弃,总是捡起来用手展平,将有用部分割下,钉成小本,当作记事便条。老师回国时带来一个削铅笔的旋刀,我用来旋铅笔,常把铅芯旋断也旋不出绘图所需的尖头来,老师说适宜的铅笔尖是旋不出来的,教我用小木板,粘上砂纸在上轻磨才行。不但教我节约办公用品,他自己所用的铅笔,都是用到手不能握住时,还要套上个旧烟嘴或插毛笔的铜帽,一直用到只有二、三厘米长,实在不能再用时才肯放弃。至今老师的办公桌抽屉里,还保留着数十个铅笔头,每逢看到这些遗物,便会触景生情,深感愧对。

老师不但教我节约,还要我在使用的工具和工作方法上多动脑子。常说:要使工作顺利开展,“必先利其器,得其法”。在老师的启示和指导下,将不同型号的昆虫针倒插在半截筷子上,当作解剖昆虫时的拨针;用克丝钳将拨针的近尖端斜角挟断,再用油石磨出一把锋利的,用来切割昆虫卵上花冠区的卵壁,而且十分理想的刀具来。怎样既能解剖出蝶蛾类完整的雄性外生殖器,又能尽量保持腹部的完整,经过多次摸索、试验,终于感到只要有个0.2-0.3mm的小铁钩,顺着第89腹节间膜伸到抱器囊体下方骨化较强部位,轻轻拉动,看到抱器向腹部末端两侧伸展,再用拨针将节间膜划破,便可将生殖器完整的拉出来。在昆虫针尖端弯出圆滑的小钩来并不容易,经过几次试弯都不理想。有一次拿着拨针的手不轻易的将针尖在玻璃板上礅了一下,再用手指擦拭针尖上的污物时,竟感到针尖刮手,仔细一看,很是驚奇,这不正是我所理想的小针钩嘛!

老师幼年喜爱油画,在尚没有条件拍照昆虫彩色照片的情况下,老师引导我在黑白照片上用油色涂出昆虫原有彩色形象来,后经多方讨教,反复试验,终于在黑白图象上画出了我国当时绝无仅有的蛾类图册、棉虫图册及蛾类幼虫图册。

老师教诲,要学到知识和工作能力,要做到手勤、眼勤、耳勤,多记。手勤是对进行昆虫研究的工具和设备,要做到不但掌握它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还要搞懂它的构造原理,必要时要能拆卸、擦拭、装修,针对工作需要还可做些小的改进。曾用硬纸制作双目解剖镜上的遮光眼罩;用酒精喷灯拉制玻璃滴管;用球形玻璃配以小铁筒作显微镜射灯;用凉席、空心草、高粱秆心压制成板状,糊上白纸,代替价格昂贵、当时且买不到的固定标本用的软板。在冬季开展工作也曾用双层木板中间夹锯沫,制成用电灯加温的保暖箱。在办公室的窗前搭建小温室,满足了冬季饲养油葫芦的大豆苗、小白菜以及扦插饲养大青叶蝉的杨、柳新生枝梢。老师常说:这些动手的工作能力,只允许会而不用,不能用而不会。

眼勤:是要经常锻炼观察能力,多注意不同昆虫种类身体的各自特征,并按前人编写的分类检索在镜下逐一查证。在野外要随时注意昆虫在自然界的生存行为。休息时间翻阅昆虫图谱,不厌其烦的多看不同种类的昆虫标本,老师戏说这叫闭上眼睛看“昆虫电影”。还可观察不同昆虫的排泄物,植物的被害状,来确认昆虫在寄主上的位置及目科种类。

耳勤:要在时间、场合充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学术报告和讨论会。专家学者来所参观访问时,多听他们的谈话和学术交流。老师说:因为有的交谈内容和内含多是书本上查不到的,有些谈话语言往往是文字所不能形容和代替的。一篇报告多是一位某学科专家长时间工作之大成。“圣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道理。

多记:老师要我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凡听到的知识,看到的景观,接触到的事物,都要精简的记录下来。文献摘抄、报纸剪贴都是很好的记事方式,日后翻阅,不但可作为工作中的参考,更可提高思维能力,也颇具情趣。

老师更是身教胜于言教。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珍惜时间,不遗余力,勤肯耕耘;生活俭朴,衣着无华;待人忠厚,可蔼可亲,深受群众爱戴。生活上虽不十分富裕,但经常以钱物济人,也因此在十年浩劫中产生过反逆效果,但并不谴诲。

老师一生为昆虫学事业呕心沥血,直至病入膏肓,仍牵挂几件事未能尽责,深感内疚。一是未能培养和发展起我国昆虫幼期研究队伍;二是没能劝告和阻止住停止订购国外昆虫分类学期刊;三是没有完成设想利用十九届世界昆虫学大会在中国召开之机,节约些资金,建立起青少年昆虫研究奖励基金会的愿望。

跟随老师工作五十余载,深受教诲,虽在昆虫研究事业中无立大绩,但久经磨炼,已成为昆虫研究队伍中的一员,以慰先师。

朱弘复先生与学生

摄于1951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前,从左至右分别为:王林瑶,张广学,朱弘复,邓国藩)

朱弘复先生与学生

摄于198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左至右分别为:张宝林,朱弘复,王林瑶,方承莱

【注】原文、图片均由朱弘复先生创立的鳞翅目研究组提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6560-1147179.html

上一篇:学术报告 - CHINESE BEE DIVERSITY: A GLOBAL PERSPECTIVE
下一篇:刘友樵研究员:深切缅怀我的启蒙老师――朱弘复教授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7 张珑 刘文彬 孙杨 黄永义 董全 shenl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