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温州动车事故葬礼
热度 9 陈安 2011-8-2 23:56
温州动车事故葬礼
天下同哭—— 8月1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不幸遇难的3岁小朋友周仁特的亲人捧着遗像为他送别。 8月1日,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痛失5亲的杨峰抬着妻子的灵柩出殡。 ...
个人分类: 时论|5446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9
杭州出租车扎堆
热度 3 陈安 2011-8-2 23:49
杭州出租车扎堆
据说出租车司机们觉得实在是不挣钱,就干脆停一块了,排得还挺整齐。俺们看客一起瞧个热闹吧。 的哥光膀子似乎是件寻常事,各个城市都有。
个人分类: 时论|301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竹筏上的“应急管理”讨论班
热度 8 陈安 2011-7-15 08:17
竹筏上的“应急管理”讨论班
一,巍巍青山两岸走 二,小小竹排江中游 三,停筏但问应急事 四,却见夕阳晒大头 五 ,无边风月满指头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05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8
庐山恋9:庐山上的迷信
陈安 2011-7-8 12:10
庐山恋9:庐山上的迷信
  四,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都是吉利的数字   可是,大约10几年前,它成了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数字,我们家所在的楼就没有4层,而是3A层,13层也没有,是12A,14层当然也没有,是12B。   俺是越看越看不明白了,中国人这是咋了啊?一个谐音就把大家吓成这样吗? ...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38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庐山恋8:颐和园长廊的粗劣版
热度 1 陈安 2011-7-8 11:54
庐山恋8:颐和园长廊的粗劣版
  颐和园的十里长廊是罕见的景点,因为是围绕颐和园昆明湖举例万寿山最近的一片地方而建,供太后老佛爷们休息看景之处,长廊精致绝伦,头顶上的画作也都是设计精巧,描绘用心。   很多地方也有廊,不见得长,不过,有些也在上面雕梁画栋的,在庐山的三叠泉,俺们也见到了这么一出,不过,比起颐和园 ...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388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庐山恋7:五教合一
热度 4 陈安 2011-7-8 11:49
庐山恋7:五教合一
  中国人一向喜欢调和,不喜欢一是一二是二,在庐山,我们见到了一个新建的景点:五教合一。   我的天!五个宗教合为一个,这就是中国人的巨大贡献,而且在庐山上已经实现了合一的目标。之前我经常见到释儒道三教合一,觉得已经够中国了,没想到,还有更牛的。   以下是五教合一 ...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534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庐山恋之6:三叠泉如雾飘散的那一刻
热度 7 陈安 2011-6-30 11:07
庐山恋之6:三叠泉如雾飘散的那一刻
  到了庐山,如果没有去三叠泉,就等于白来一趟。这是庐山山上的大广告牌上告诉大家的事情。   如此,看来就非要到三叠泉了。   三叠泉,顾名思义,水由顶顺势而下,经过三段自然形成的阶梯,从远处看呈现出三段白练的样子。   我开始猜测也许要从山底下的潭拾级而上,直到达到最高的 ...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83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7
庐山恋之5:看看李白歌咏过的著名瀑布
热度 8 陈安 2011-6-29 14:29
庐山恋之5:看看李白歌咏过的著名瀑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我在小学三年级学的诗,这首诗因为进入小学三年级课本的缘故,成为我对瀑布的所有想象的源头。   当我看到了李白同学吟咏的庐山瀑布,发现诗人们真是一帮大 ...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5704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8
庐山恋之4:庐山的屋顶
热度 3 陈安 2011-6-29 14:03
庐山恋之4:庐山的屋顶
  庐山的建筑在山与树之间显得格外协调,因为用了彩色的屋顶,蓝色或者红色的,在绿色里明亮而特别。   当然,近看时会发现其实这些屋顶所用的材料似乎都有些老旧,不过,远看还是不错的。   在欧洲的多个城市待过,城市的屋顶多是红色的,选择这一颜色应该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吧 ...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424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庐山恋之3:树与茶
热度 2 陈安 2011-6-29 13:35
庐山恋之3:树与茶
以下是六百年的三宝树 这些则是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到含鄱口的路上看到的树,也许表达出什么什么第四纪冰川的痕迹呢,嘿嘿,俺属于瞎说,真不懂这个地质学上的玩意儿。 很久以前就盼望着看那遮蔽了天空的 ...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489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