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教师节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减负 精选

已有 5091 次阅读 2013-9-10 05:32 |个人分类:时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教育, 教师节, 基础

【Blog主人按:今年的9月10日对于我来说是个最重要的教师节,之前的28个教师节基本没啥感觉。这应该和我的“研究员”身份有关,尽管我也有北京教委发的教师资格证,但并非是一个经常有课教的教师,只是由于自己对教学还有些兴趣,我有时候会到各地不同的大学去讲“短”课,或连续的三、五次课,或一次稍长的学术报告,以慰俺想当老师的一颗心吧。】

【讲课之外,我的视野一部分还放在了基础教育方面,一度在《人民教育》等行业杂志或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应该说,还是感受良多滴。就基础教育而言,中国目前就只是传授而言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意识形态的味道也比较淡些,而就考试能力说,在各类奥林匹克比赛方面得到的金牌数都不比教育发达国家差,但是,同样的这群人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和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不可以毫厘计了,这也许和基础教育已经偏离了教育方向有一定关系——振幅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了嘛!当然,如果我们换一个理解方式看问题,由于高等教育更容易和教育发达国家接轨,其实本来是可以在这一阶段把基础教育偏离的那部分纠正过来呀,可惜的是:没有,反而南辕北辙,更加背离目标。】

————————正文————————

随着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评价和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正在减轻,尽管“高考吊瓶班”、“社会辅导班”、“提前占坑班”依然冲击大家的眼球,负担的减轻还没有达到社会、家庭、政府、个人都满意的地步,但是兴趣学习、多样化学习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对于之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会造成学生一味追求成绩的现象,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点负担”现象,而多样化评价则必然容易演变为“面负担”现象:由于学生潜力的未知性较强,很多家长往往会在诸如音乐、美术、舞蹈、文学、发明或体育方面对孩子进行多方位进行挖潜,以找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所在;如果孩子的每一年级都处于这样的一种“寻找”状态,自然还会对孩子造成“体负担”——比“面负担”还要复杂和具备累积性,而这正是“多元化评价”本身的问题所在。事实上,李云迪也是因为被妈妈强迫学钢琴才造就出来的“大师”,而这类事例的广泛存在更加强了家长给孩子“加负”的理由。也就是说,多样化分流了家长对学生的压力“点”,变成了分散式“面”或“体”上的压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好,“面”和“体”的负担可能会更重。

学生面临的压力归根结底是未来在社会上的“生存压力”,这是根本性的、客观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有,其根本性的解决策略是取消或减轻生存压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这又会造就“懒人”,此时还需要用更合理的“激励”、“动力”机制来促进优秀者通过不断创新纾解“懒人社会”带来的问题,北欧几国就是很好的典范。

也就是说,就学业负担而言,是从社会上的“生存压力”逐步传递、波及到学生身上的,这也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行政部门作用的有限性,事实上,它在学校、老师方面的管理措施和潜力已近挖掘殆尽,进一步措施的边际效应已经不再显著。目前的负担主要是学生家长的自发需求,而这恰恰是教育行政部门难以作为的,需要更多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家长、公众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育行政部门的能力所及只在学校,而学校只能作用于教学和教师管理,只能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时间,局限性太强。对于校外的各类辅导班则无能为力,比如,即便很多辅导班涉嫌违规开班,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家能够解决,这就需要由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共同行政,对其加以限制或取缔,才可能间接地实现减少学生负担的目标。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点都不能继续有所作为,这里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

一是在对学生的升学考察中,加大课堂评价的比重,将考核内容中可以从课外班上获得的能力尽力淡化,二是完善公平公正的升学秩序,小升初的电脑排位比例继续大规模提高,中考的渠道和选择更宽广;三是均衡配置优质学校和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强老师、学校管理层之间的交流,试点进行学生间的交换等;第四则是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大家共同发现学生本人的兴趣和特长之所在,而不是家长在课外增加“面负担”不停试错;第五,还可以使班级和学校管理更加动态化,加速内部不同班级间的学生交流、老师交换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加强兴趣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特色特点的学生,拥有自己擅长的空间和技能。在这个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一定能有所作为。

我国很快就要在910日赢来第29个教师节,面对这个国家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标志性节日接近“而立之年”,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也应该逐渐成熟起来了,我们期待着这个节日也能成为学生们欢乐轻松的日子,老师和学生在传递、分享、学习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兴致盎然,兴高采烈

 ———————发表版————————

客观地说,随着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评价和需求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正在逐步减轻。尽管“高考吊瓶班”、“社会辅导班”、“提前占坑班”依然冲击人们的眼球,减负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但在各地城乡的许多中小学校,兴趣学习、多样化学习正逐渐成为主流。

  对于仅以分数评价学生、造成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的现象,社会关注较多;而多样化评价有时也会演变为学生负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却容易忽视:由于学生潜力的未知性较强,家长往往会在奥数、文体竞赛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挖潜”,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所在;如果孩子总是处于这样一种“被挖潜”状态,负担自然就会加重。也就是说,多样化评价虽然分流了家长对学生的压力“点”,但有可能变成了分散式的“面”上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负担可能会更重。比如,某些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人士”的“成功事例”,被人们普遍传诵,无形中强化了家长给孩子“加负”的理由。

  对于学生负担的根源还应当理性分析。学生面临的压力归根结底是未来踏入社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只要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存在,就会逐步传递、波及到学生身上,变成学业负担。目前学生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家长的“自发需求”,这看似是教育行政部门难以作为的。因为,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对象是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特别是校外的各类辅导班,教育行政部门显得无能为力;即便是对违规办班现象,教育部门一家有时也很难解决,需要由相关行政管理机构通力配合,共同规范管理,才可能间接地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育部门可以在学生减负中消极缺位、推诿责任、无所作为。

  事实上,为学生减负,各级教育部门大有可为。作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局的重要职责,是维护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具体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比如,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可以鼓励、引导学校开设前沿课程供学生选修,加大文体、社团活动的比重,加强校内不同年级、班级之间的师生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快乐、自由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比如,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完善公平公正的升学秩序,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包括坚持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继续大规模提高小升初的电脑排位比例,同时拓展中考的渠道和选择等;再比如,均衡、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相对地“扶弱抑强”,进一步推动公立学校之间教师和学校管理层的交流,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尽量弱化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723624.html

上一篇:【电视剧评】武松手刃蔡京高俅四大贪官,导演过瘾了,观众迷糊了
下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怎么写得这么差呀!
收藏 IP: 188.250.8.*| 热度|

10 吕喆 刘艳红 武夷山 刘旭霞 陈小润 陆俊茜 张忆文 李汝资 燕文韬 Kaj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