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南游记》之十八——细雨,悉尼歌剧院......(3)

已有 3779 次阅读 2008-9-14 10:35 |个人分类:南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三,贝多芬第五交响乐以及贝多芬的音乐精神
??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之后除了掌声就是大家休息或者上厕所了,因为交响乐是不需要钢琴的,钢琴就被撤到了小黑屋傍边一块空地上,谈钢琴的老头也去休息去了,在贝多芬第五交响乐之前有15分钟时间,这样,音乐厅喧闹起来,乐手们开始胡乱吱吱哑哑地自己练着,让我很觉困惑,因为在天桥的那次大家练琴的声音更大,简直就是乱拉琴,我的耳鼓觉得受到极大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些曲子难道不是大家已经练的滚瓜烂熟了吗?怎么国内的国外的乐团都是毫不例外地在休息间歇练琴呢?
??我特意问了领位员,我可以在这里找张像吗?被礼貌地拒绝,当后来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响起时我看到几个座位上的闪光灯在闪,气就不打一处来,还不如不问她自己而自行照相呢?今天,我们中国人出国其实已经不是不守外国的规矩的问题,而是太守他们的规矩了,就怕被老外说成素质低,唉!我也这样。
??休息时间过了后,第一把小提琴站起来,用手中的小提琴向大家示意,然后自己先拉了一段旋律,这样,喧闹的练琴场面静下来,观众也自觉地停止了谈话和咳嗽。接着,掌声中,指挥再度出场。
??在介绍贝多芬第五交响乐(Beethoven Symphony V)前,我想解释一下这乐曲的名字,为什么我不喜欢直接用命运交响曲来称呼它。

??我一直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就是那种把作曲家的音乐按照自己的理解强加上一个主题往往会损害作品本身所具备的那种更加博大的音乐精神,附上一个名字,则音乐本身的内涵就要被这名字部分地破坏。贝多芬的那十部交响乐已经分别被附上了这样的名字,因此它所具备的音乐精神已经被消去大半了,当然,对于一些略通音乐或者喜欢附庸风雅的人来说,如我,给它一个名字的确能够帮助这些家伙直接理解作品的内容,但是关键问题在于,不同的交响乐作品同样具备交响乐所具有的几个不同部分,为什么这段抒情乐曲被描述成田园风光,而那一段抒情乐段就非得被认为是在抒发爱的浪漫呢?
??还是让听众自己去用心灵去体会吧,尤其是那些著名的经久不衰的名曲。在那些或优美或激情或痛苦的调子里,其中总会存在一段旋律毫不客气地击中你心中那最脆弱的部分。
??回到交响乐本身。一般地,一部交响乐由四个乐章组成,各乐章之间形成情绪和速度上的对比,一般结构为快——慢——舞曲节奏——快。脍炙人口的作品有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自新大陆)等,前者就是我这次在悉尼歌剧院听到的主要乐曲,而后者则是作曲家因美州大陆产生灵感而创作的,刘欢在为《北京人在纽约》作曲时主要参考了这部作品,或者严格地说,《千万次地问》就是从德沃夏克第九交响乐的一个乐段引申出来的,不信你可以去听一下。正如戛纳电影节中获奖的电影或者电影中的那些纯艺术类的(如黑泽明的电影),也许它们不能比好莱钨的电影卖的好,但是其中的电影拍摄手法或者电影思想必然会出现在那些大片中,正是所谓的“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原创的东西才能永久”这话。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我的阅读爱好之一,侦探小说的,爱伦-坡的5篇短篇小说创造了5种不同的探案模式,而他之后的所有探案小说,包括我最喜欢的阿嘉莎-克利斯蒂的超过50部的小说没有一部能够摆脱这5种模式的,更别说《福尔摩斯探案集》这样的作品了,什么是天才?爱伦-坡,贝多芬这样的人就是。他们作品留下的阴影使得你根本无法躲开。
??贝多芬的这首C小调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1808年(中间曾中断,创作了第四交响曲)。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还是维也纳),这是一部充满活力,又热望未来的作品。
??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国在提起交响乐这一概念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就如同《天鹅湖》在六、七十年代能代表芭蕾舞这一名词一样。这首乐曲的名字和最初那极似敲门声的快板让人们认识到“人要有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全曲分四个乐章:
??1、朝气蓬勃的快板,其中的格言主题,就是“命运的敲门”。
??2、行板,是贝多芬对命运的沉思,是双主题的一连串变奏。
??在第一主题,我注意到,随着小提琴的缓慢而低声的倾诉,九把大提琴的弓总是在每个小节的最后蹭一下琴弦,加重低音部分,使得整个音乐的表现更加低沉。我当时还特意留意了一下四周,倒是没有发现有人昏昏欲睡。沉思是听众指南上的话,我听到这段乐曲的时候直接的感觉是蛰伏,那蛰伏中包含了痛苦。
??3、快板,谐谑曲,两种对立的冲突重新展开,这是英雄与命运的最后搏斗。这个乐章的结尾,整个乐队似乎精疲力尽地倒在一个不稳定的长音上,鼓声在激动不安的背景上就像心脏的缓慢跳动,而弦乐则像微弱的呼吸,随着不安定气氛的渐强使你感觉有太阳在准备着冲破乌云。突然,乐队一下子鼓起精神,就昂首阔步地迈进了末乐章。
??4、快板,出现众多主题的强大的威力在辉煌灿烂中持续长达几十小节,结尾是欢乐而辉煌的一片光明。


??那个曾经在世界上中国暴得大名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先生曾经把这个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改变成了一段几分钟的钢琴曲,而我则被他的这段钢琴曲蒙蔽了很多年,以为那就是贝多芬。而后来虽然知道那不是贝多芬,但是谁会有时间在家里连续听1个小时的交响乐呢,甚至连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也不会只演出一支这样的曲子,而是一堆的大杂烩的小型乐曲,特别是拉德斯基进行曲以及一些圆舞曲,所以就这样一直被蒙蔽着,自己也不愿意去改变这状况。直到今天,直到我因为景仰而买票,坐在的这辉煌的歌剧院音乐厅里,才对贝多芬的音乐感觉产生了云开日出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协奏曲、交响乐结构都一样,比如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不分乐章的,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三、四乐章之间没有间歇。
??我肯定也是在满腹激情下结束这场音乐会的,那心情随着大家的热烈的掌声而更加澎湃激昂。
??接下来就是指挥的退场,而掌声一阵阵推向更加热烈,于是指挥再度出场接受大家的欢呼,在我的座位的角度看,其实那老家伙就埋伏在小黑屋的门口,那张白白的脸能够清晰地显现,我心里还说呢,这音乐会的形式确实显得做作,不如摇滚音乐会,大家都在宣泄,而交响音乐会则必然地需要一个仪式,尽管这指挥并没有身着燕尾服,而只在上身穿了一件黑色的衬衫,好在他还没有穿牛仔裤。他从埋伏的门口走到乐池中央继续向四面的观众致意,然后重新走进小黑屋的门口,然后是又一波更加热烈的掌声,这样,他再度出现在指挥席,向观众继续致意。
??最后是指挥一个区一个区地介绍乐手,随之而起的是观众席上的一波一波的掌声,不来不知道,这真是一次听觉的盛宴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38905.html

上一篇:讲困课——你也来试试效果?
下一篇:《节日带农村来的妈妈去吃麦当劳》的那许多跟帖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