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郭沫若对于奴隶封建社会分期的三次转变【附我的评论】

已有 8538 次阅读 2009-12-6 18:36 |个人分类:史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Blog主人按:上周看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首篇文章《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有有趣的内容,这里先照录于下,再做评论。】

原文说:

??最早我认为: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时在西周与东周之交,即在公元前770年左右。继后我把这种看法改变了,我改定在秦、汉之际,即公元前206年左右。一直到1952年初,我写了《奴隶制时代》那篇文章,才断然把奴隶制的下限划在春秋与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5年。

??我为什么能够作出这第三次的改变呢?那是毛主席的著作给了我一把钥匙,使我开动了自己的脑筋,也使我怀着信心去打开中国古代社会的这个关键。

??毛主席教导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主席又说:“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就这样,毛主席早就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决具体问题(在这儿是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的途径,很明白地指示了出来。我们以前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所以走了不少弯路。

??......

??毛主席早就明白地说过了:“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其政治史封建的政治,其经济是封建的经济。而为这种政治和经济之反映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则是封建的文化。”

??这儿的“周秦”是一个词,就是指周秦之际,犹如我们把战国时代争鸣的败家称为“周秦诸子”一样。“周秦”二字不能分开来讲。“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换一句话说,便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交替,是在春秋与战国之交。

??【Blog主人继续评道: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明确地写着公元前475年这个时刻,让我们背诵这个时间,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个时刻的来历,后来隐约听曾经去进修过历史的父亲说过这是郭沫若的观点,今天才有机会读到所以如此分期的原文,却带了一堆政治和历史学术之间的沉重痕迹,让人无法不感慨。】

??【同样,郭沫若先生的一再改变,开始以西东周为界,继而以秦汉为界,恐怕也是言之灼灼的,有无穷多个理由来支撑这个观点,改到前475年这样的一个时间,当然理由也有,不过从这篇文章和后面的几篇文章来看,这个时间的来历就是领袖说过的周秦之间,郭老遵照这一指示,最后选了春秋战国之交。】

??【周秦之间的时间很多,也可以在秦始皇开始统一天下的时刻,还可以是其他时刻,不管怎样去做选择总应该可以论述得出来理由,领袖是按照社会上的主要矛盾进行的分化,但是由于领袖很忙,不太可能把自己宝贵的时间都放在这一问题的考据上,说出来的观点可以认为是读史书后的一种感想吧。可是,政治和学术(不仅仅是历史)有时候就是一家,于是,一个读后感就容易被历史学家来剖析并发扬,最后就成了教科书上需要背诵的内容,而非可以商榷的内容,这在中国也倒是常有的事情。我对此都不愿意再感慨了。】

??【历史分期当去区分那些比较重要的时期,比如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等,还是需要很谨慎的,此时,对于分期的分类准则就成为一个很严重的东西,既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也可以按照生产关系的主要形式来分,当然,领袖所说的主要矛盾也算是一个分类准则,尽管这个准则现在看还是很值得商榷的。可是,在1949年以后,凡属于这类问题,就会倾向于选择“矛盾”的主要组成或主要方面,一切都以“矛盾”为引导,也够独特的了,这样的IDEA事实上一直贯穿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比如,领袖当年支持李希凡和蓝翎的那篇论证贾宝玉是反封建模范的论文也是一个思路,这样的做法对于学术界也算是异数了。】

??【政治家同时是哲学家,或者同时是历史学家的,很有点意思,因为这样的人会看问题看得更加透彻或更加偏执,最后还是会让其属下的人民处于难以选择或唯一选择的状态。在政治家是强势学者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76558.html

上一篇:麦当劳教授的笑意
下一篇:【转】陈安受聘我校兼职教授并作学术报告
收藏 IP: .*| 热度|

2 吴飞鹏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