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修订版】研究生:我们的任务是把导师培养成院士

已有 6695 次阅读 2009-6-8 13:28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因为有约稿,就把原来的那篇文章改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陈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题目中这一句显得悚然听闻的话其实在学术界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一种比较正常的关系应该是:导师给研究生提供基础平台,并就该领域的基础、发展前沿、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趋势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学生,则遍读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工作,最后取得学位。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不少研究生都在进行自我指导。随着“复制+粘贴”的论文数量被发现得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大家会觉得困惑:难道对于论文选择方向和问题时导师并没有说过什么吗?如果导师介入了论文的选题和过程,那么,怎么可能出现全盘复制的恶劣后果呢?

??事实上,现在确实有部分导师在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博士生的问题上完全的放任自流了,一方面可能对于学生的研究工作不闻不问,另外一个方面却是把学生的成果占为己有。

??我也已经听过多个场合多个教授或学生自己这么说了:我们学生在这里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啥都不做”的导师培养成院士。

??请注意,这里有一个“啥都不做”作为限定词。

??如果导师本身也依然在科研的前沿上,那么,指导学生共同发表论文,在科学上有所创新,然后达到一定地步,导师去申请受人尊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完全正当,不存在什么被学生培养成院士的情形。

??可是,确实存在有导师自己已经不做科研,对学生的指导也仅限于给出一个大方向,比如供应链管理,你去做吧。可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多了,做什么呢?那就要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去查问题,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如果这样的导师还希望能够申请院士,那么,就是不折不扣地“被学生培养成院士”。

??我把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简单描述:

??一、导师原来也曾经做过不错的科研。但是,距离我们心目中合格的院士水准还差不少。此时,该导师还想当院士,怎么办?

??二、找资源。导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资源,甚至有些导师本来就在科研资源管理部门工作,随后又回到自己的研究机构的。那么,他就很容易有非常充足的科研经费。

??三、招到聪明勤奋的学生。喜爱学习的中国学生还是很多的,而能够到一个资源丰富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工作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于是,该导师门下的学生就越来越优秀。

??四、逼学生。一旦学生进入实验室或研究中心,那就“小鸡入彀”了。导师开始只执行一个导师的职责,那就是逼学生干活。看什么书导师不管,选什么研究方向导师也不管,可是必须得有相应的成果出来,包括论文或专著。而一旦干出成果来,则导师抓紧把第一作者啦等等抢在手中。

??五、用学生做出来的东西去申请院士。甚至,有些导师连院士申请书都不自己填写,让学生填写,因为实在是对自己的工作了解程度不如学生。

??六、正式申请院士。失败的话,就回到第二步或第三步,再来一轮。

??我曾经看过几个去候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公示的申请书,根据我的了解,上面列举的工作明显就是学生的工作,有些是下属兼学生的工作。

??原来我听说过有院士是凭自己多少年前的博士论文当上的,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博士毕业之后就没有新的科研成果了吗?现在看,这已经属于不错的院士了。到了今天,得凭学生的博士论文当院士。

??这样的现象可以有微缩版本。比如,有的学生虽然不能把导师培养成院士,但可以把导师培养成高级别教授。我就见过这样一例:某院长教授,在去年申请三级教授时,论文列表里还有“XXXX的感想”之类发表在一些行业杂志上的“论文”呢,可是今年重新申请,发现好像有2-3篇有点像样的论文了,再一想,原来是培养导师的博士生已经到了3年级,开始发表论文了。

??唉……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36928.html

上一篇:从全国高考作文谈到我当年遭遇的天大冤枉
下一篇:第四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0月11日召开
收藏 IP: .*| 热度|

4 曹聪 刘颖彪 苗元华 zhaoqy03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