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这个女人不寻常

已有 4309 次阅读 2009-6-2 18:45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这是一个胖胖的明显是因为中年发福的女人,眼睛咋看上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神采,穿一个也是看上去普通的深蓝色的老头衫。

??我是在电梯上遇到她的。因为要到学院参加合唱的排练,我在二楼的食堂吃过饭之后就抓紧上楼梯到三楼,一登上三楼就看到了正在给联络人赵老师打电话的她了,因为已经知道今天请了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合唱排练,所以她一出口叫赵老师的名字我就知道这位是谁了,抓紧引导她到了我们的会议室。

??如果没有看她排练时的样子,我觉得她更象是一个小学教师的形象,岁月的痕迹在最外在的脸上清晰可辩,我当时想,看这个显得笨笨的老师怎么把一群要进行合唱的乌合之众捏合到一块。

??大家三三两两地到齐了,这位老师知道我们准备选《我和我的祖国》以及《到吴起镇》作为合唱曲目,并没有什么诧异,说即便要换歌也来不及了,就它了!但是当她拿到我们提供给的简谱后不太满意,说《我和我的祖国》只有核心部分的谱子,显然对于合唱是不合适的,随手就在空白处写了一段,说要在进入正题前加个“帽子”,然后就解释这个“帽子”怎么分工来唱,男声唱那一句,齐唱哪一段等等,一看这架势,果然专业,之后的指导说明人家就是专业。

??她简单地把我们分成了高声部和低声部,男声部和女生部自是不需要分的,根据大家的第一性征就可以直接分开,分高低声部时几位女士还自觉调整了一下位置,把能唱高音的分在了一起,而男声就无所谓了,今天排练的只有6个人,数量不到女士的一半,胡乱分为一半就可以了。

??合唱的规则看来并不特别简单,老师说,不分声部不分出一句半句的由两个声部唱就无法体现出合唱来,就变成“大齐唱”了,我笑了笑,确实如此,从演唱者的角度,自然是希望大家异口同声地好些,这样当个南郭先生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一旦分了声部就必须提高注意力,否则一旦在自己的位置唱错调还是效果很显著的。

??齐唱是件简单的事情,而合唱则不然,前年中国发现了侗族大歌里是分声部唱的,惊为民歌中的巨大发现,我想之前发现的民歌里就是没有多声部的分类,大家同声齐唱倒也有气势,不过表现力总是会差些了,能够上升到合唱至少说明人类文明在歌唱这一表现形式有不同来吧,一些低级的文明形式很难有复杂的艺术形式,侗族做到这一点相当地不容易了,至少在音乐形式上具有领先地位。

??一种艺术形式的由简单到复杂其实是对应了人类发生规律的,正如科学的发达与否也可以判断一种文明究竟是否可以名列世界文明前列的标志,而中国在19世纪其实是明显落后了的文明,有点技术上的成就也不足挂齿。

??合唱也一样,复杂的合唱从组织形式到内容实质都是大大丰富了歌唱,歌肯定是自原始社会就有的用于表达情绪或者进行简单地宣泄的东西,但是如果要表达复杂的情感或故事,还是需要高级的复杂的合唱。

??这位老师一字一句地教我们,真是该高音的地方立刻就能够到达高音,该低音的时候也是毫不费力,尽管我猜测一个小学音乐老师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准,但是我也知道这其实并不容易,刘欢某年和一群大陆最优秀的歌手去香港演出,结果不知道怎么了,包括毛阿敏这样的歌星当夜的演出全体跑调,我那时候就猜测也许演唱美声的人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者童子功出来的歌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我离音乐太远,这些都是猜测罢了,不过听到这个老师随意变化毫不费力地游弋在高低音之间的时候还是有些佩服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让我佩服一下既简单又困难,只要你无法表现出在某一方面比我优越的地方来,那就等着接受我的蔑视吧;但是一旦能够看到别人明显优于我的地方,我会立刻表现自己的敬意。

??到了第二首歌排练的时候,是陕北民歌风格,老师在关键的几个地方对大家多次提醒,所说也很到位,此时我才觉得老师的风采显露出来了,这应该是她擅长的地方,所以整个人也就处于一种看上去很美的状态了,让一个人具有风采看来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只有能够发挥她强于别人的优势,就一定做得到。

??排练的时间很短暂,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老师看来最近正忙于各个单位的合唱排练,约定周四再来指导后就离开了。

??她离开之后,邀请她来的赵老师说,她是空政文工团的,当年是唱第三代“江姐”的演员,当然,是歌剧了。

??原来如此!看来,这个女人确实不寻常。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35683.html

上一篇:我坐过的高级电梯
下一篇:我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民【转】
收藏 IP: .*| 热度|

6 李侠 武夷山 吴雄斌 曹聪 邹斌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