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陕游记】—怎样走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已有 4501 次阅读 2009-5-30 21:11 |个人分类:论游—走遍中国|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现在出门旅游和从前很不同了,原来恨不得把所有景点资料全部研究透彻才会去,现在则是到了跟前再说了,我真变成了懒惰的动物。

??首次去西安时就是这样。

??回首往事前尘,如果您要问我“陕西有什么值得一看?”我还是会说:“第一个无法回避的肯定是兵马俑。”

??去西安前,我家在那里的师妹给我提了建议:尽管有人觉得兵马俑也没有什么,但是那毕竟是从地里挖出来的,而象佛指舍利什么的,小且不说,还盛在一个小盒子里,看也看不到,去法门寺的价值就不远不如兵马俑了。

??听人劝,吃饱饭。于是,我准备一定先去看它。

??当时还在大雁塔附近,就看到一个到处喊“去不去兵马俑?六十块钱包一辆红旗车来回,回西安付钱”的小姑娘,跟她要了一张名片,一问西安的朋友李红:“60块钱值不值?”李红回答:“到那里单程打车就得80块钱。”
??
??于是,我当即就预定了一辆红旗车。
??
??第二天导游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15分钟,是个饶舌的男子,不到40岁的样子,根据我自己的旅游经验,他也很坦率,告诉我说,“六十块钱去玩兵马俑连成本都赚不回来,主要是看其他景点的回扣,我们司机每到了一个景点立刻去司机休息室去注册一下,填上自己所属旅行社的名字,一般月底结算一次。”
??
??“但是”,他接着说,“其他景点就给旅行社这样的回扣,就兵马俑牛!90块钱的门票是最贵的,可是旅行社带人过去,他们一分钱回扣都不给,还得跟我们要停车费。”
??
??到达兵马俑之后,他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看上去不是入口的地方,把路指给我们就自己找免费的地方停车去了,我们下车前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我们到了看完了出门到秦始皇雕像的时候再给他发短信,他到时候再从停车的地方出来都来得及。

??当然,车里还交代了我们进去需要20分钟,出门需要20分钟。

??我没有拿他的话等回事,结果真走起来才发现他的话无比灵验,进出兵马俑博物馆把我给累的要命。

??导游说里面的三个坑也就一号坑比较好看,其他乏善可陈。

??我们在一号坑那里绕了大半圈之后才出门去看其他的坑。

??【竟然找不到写一号坑的这一段了,奇怪中......】

??到了三号坑,才发现规模确实要小多了,如果说一号坑里面还一支编制齐全的军队的话,三号坑就好像是某一个队的伤病号帐篷。规模小且不说,里面几乎就没有什么完整的佣,都是残胳膊短腿,或者一些无头的俑。

??兵马俑的三号坑比较深,感觉一号坑的佣触手可及,但是三号坑的佣则让人有遥不可及的感觉,我大致看了看,深接近5米的样子,在坑的边缘有几处可以斜坡,上面还写了说明,告诉游客这是当年的甬道。

??甬道的介绍上说是当年工匠们出入坑道的斜坡,这个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2000多年后,土质依然很硬,和其他填埋的土质有差异,所以才让考古学家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不太敢相信这样的说法,因为在整个兵马坑无法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我自己觉得应该不好推断到底哪个位置在整个工程中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莫非这一块的土会特别硬,还是能够分出层次来。

??我想自己对于考古实在是太不懂了。

??相比而言,二、三号坑的面积都要小很多,而且,兵马俑们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几千年等风霜雪雨和承重让他们受不了了。也许,展示这两个坑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看兵马俑的阵列,而只是告诉大家当年构建这块地方的大致过程吧。

??三号二号坑值得看的地方确实不多,完整的兵马俑不多且不说,坑内的俑也确实离游客远了些。所以,就没有在这里停留太久,屋外阳光刺眼,但是大棚内却有些阴凉的感觉,幸好西安附近整体的湿度还不算大,否则,加上这个遮阳的大棚,这些俑怕是保存不太久的。

 ??匆匆从三个兵马俑坑走出来,还有一个博物馆,我们也匆匆赶去,对于当地的空间感觉不够敏锐,好像是从台阶下去,到了和兵马俑同一平面的地下,里面有铜车马,也是特别著名的那个,边上还有当时挖到这个铜车马的照片,完全是一堆破铜散落在地上,一点都看不到恢复后的精致的样子。但是经过重新规制,一副暂新的铜车马熠熠生辉地展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赶车人和马们的神情都非常形象化,让人无法不感慨中国人当年在技术上的先进。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的照片,大多是宣扬某某重要人物曾经来过的过往历史,我对这个一向没有兴趣,但是所有的景点似乎还都对这个玩意特别有兴趣,总是在重要地点放上这样的照片。对于我,匆匆浏览过也就罢了。就注意到克林顿总统一家三口同时在坑内和兵马俑就近合影的样子,之前我就从报纸上知道过德国的科尔总理就带了他的下属去过坑内,据说这样的先例是只对国家元首开似的,现在看来,还对元首的家人或者关键下属开放,如果元首坚持的话。

??博物馆内还有很多其他的文物,西安这样的地方很神奇,挖地一尺就能挖到宝贝,可是对于考古一窍不通的我也只是看个热闹罢了。

??其他展览的则是图片了,多是国家领导人或者是国外的元首级的人物们来兵马俑旅游时拍的,就可以看到克林顿和希拉里一家三口跳进佣坑后照的照片。原则上是不让其他人碰兵马俑的,不过,中国人一向是有规则但更讲例外的,我还记得原来看过一个故事说德国总理来兵马俑的时候被特许进坑摸摸,他看了自己的幕僚觉得自己一个人进去很不够哥们,就要求让大家一起下去,结果,很快就被批准了,于是,哥几个就都有了触摸兵马俑的机会。

??中国人聪明就聪明在这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也不是不讲灵活,有时候还相当灵活,但是在99%的事情上还是很刻板的,而我们中国人,是在几乎100%的事情上都可以灵活,甚至,出现的例外要远强于制定下来的原则。这是我们的大不同。

??其实,中国的例外确实这么多,有些学者说的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我看是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了。今天看报纸还看到我们的党以后将抽象的“为人民服务”口号变成法律上的具体契约,这一点是比以前进步很多了。

??不过,如果要遵守契约,或者说遵守99%的契约,我觉得还需要至少200年的熏陶。我们这辈子算是别想了。

??走马观花地看过这些照片之后,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抓紧向外走,沿着指示的路径向外走,我发现和进来时的路上只有草和土的无趣不同,出来时的路径全是经过路边商店,比如一大堆卖兵马俑仿造品的商店是一定的,还有一些饭店或者卖其他类型旅游纪念品的。我们由于已经在路上根据导游司机的提示买了20块钱的兵马俑小泥人,所以也就没有了兴趣再买,抓紧匆匆回来。

??不过路显得特别漫长而遥远,整个秦俑博物馆的商业痕迹太重了,以至于路上众多的商店都能让人迷失于返回门口的过程中。



游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35119.html

上一篇:给大海龟V的致歉信
下一篇:【鄂游记】——江上的纤夫为什么不穿一丝衣服?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