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华罗庚先生为什么1979年才入党?
热度 1 陈安 2023-1-18 14:59
华罗庚是一个在学术、政治方面都非常敏感且有天赋的大才。所以很多人奇怪于为什么华先生直到1979年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他入党仪式办理之后,他的很多学生辈作为老党员欢迎他加入了组织,且拍了一张照片为证。很有戏剧性! 在下面这本厚达832页的《怀念华罗庚》一书中选了一篇关于华罗庚入党整个过程的文章,最初刊 ...
个人分类: 人论|28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居里夫人始终没有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热度 1 陈安 2023-1-7 16:57
说到院士投票的问题,我知道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女科学家,也是得了诺贝尔奖最后没能在本国科学院当选院士的,她还是前后两次获得 诺贝尔奖 (一次物理一次化学),但是,得了第一次之后的1910年她大着胆子到法国科学院去竞选院士,最后不幸在投票阶段被淘汰。1911年,她又得了第二个诺贝尔奖,对于进入法国 ...
个人分类: 人论|273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居里夫人第一个诺贝尔奖是居里先生特别写信争来的
陈安 2023-1-6 12:42
诺贝尔奖的管理规则在历史上是不断改进完善的。 现在的最终得奖名单都是要公布的那天才告知本人,所以,几乎公众和得奖人知道的时间是一样的,其实屠呦呦先生知道的时间是在CCTV新闻联播发布之后,她没有提前接到瑞典的电话。 但是1903年的物理奖却是提前告知了得奖人 ...
个人分类: 人论|24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沈括:梦溪园里的中国百科全书式科学家
热度 5 陈安 2022-7-7 16:36
在镇江市城东一条幽僻的小巷内,有一间简朴寂静的庭院,庭院虽小但青砖错落、花香馥郁。院中的纪念堂里有两幅楹联,一幅书“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另一幅道“数卷奇文物态天心匀翠墨;一钩初月南航北驾为苍生”。这园名作梦溪园,正是《梦溪笔谈》作者 ...
个人分类: 人论|7005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第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玲: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陈安 2022-7-5 15:57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2012年),中文名“欧玲”,她曾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是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毕其一生研究公共资源治理、制度分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家。2009年10月12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 ...
个人分类: 人论|80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前路漫漫,徐徐图之:致我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生
热度 3 陈安 2022-6-21 13:14
今年毕业了两名博士生和两名硕士生。当然,疫情的缘故,她们四个最后都是在线上完成答辩的。 上周五,两个毕业手续办差不多的硕士生来找我合影,我很高兴地和她们俩摆拍了几个地方,算是完成了最后的任务。 每每有博士生和硕士生们毕业,我都很高兴,也每每伴随着一点伤感:毕竟刚刚培养好就要奔下一个前程,作为 ...
个人分类: 人论|723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科学的、科普的和文艺的卡尔·萨根
热度 2 陈安 2022-6-17 10:58
卡尔·萨根( 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 日),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也是非常成功的自然科学科普作家。他创立了行星学会,解释了金星令人费解的高温,也为火星表面的高度差和木星大气中的有机分子找到了证据,在行星物理学领域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第 2709 号小行星以其姓氏“萨根”命名。更为引人注 ...
个人分类: 人论|1109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怎样正确看待伟人的缺点——以华罗庚为例
热度 5 陈安 2022-5-7 15:39
鲁迅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当然,苍蝇也不会真有完美的,这句话想说的是前半句,任何人都有缺点,战士也不例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伟人的缺点也就不是不可以谈一下的,甚至可以大谈特谈,因为伟人也不是完美的神,有缺点并不妨碍其成为伟人。 说这句话 ...
个人分类: 人论|9230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5
华罗庚名字的由来
热度 5 陈安 2022-5-6 10:41
华罗庚的父亲华老祥结婚十年都没能收获一儿半女,后来终于在接近不惑之年才有了女儿华莲青,但是,依照中国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还是非常希望能再有一个儿子,至少可以继承一下自己的小卖铺事业。终于,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华罗庚出生了。 这一天是公历的1910年11月12日,农历庚戌年十月十一日。前面的时 ...
个人分类: 人论|8687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5
华罗庚为什么转向“智库”研究?
热度 4 陈安 2022-5-5 17:29
这里用“智库”这个词其实是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事情了,其实当时华罗庚自己用了“优选法”“统筹法”“经济数学”这三个词来描述自己从大约1965年开始投入的数学应用的研究。 优选法的英文应该是Optimization,现在译作最优化,有一个“最”字当年曾经引发了某些人从哲学上的质疑,觉得世界上哪里会有“最”呢, ...
个人分类: 人论|4384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4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